名家講場:港證券業只能背靠祖國

中國內地金融證券市場的急速發展,造就了一批實力在本土市場足可跟跨國投資銀行分庭抗禮的證券行,其中部分且已有能力涉足境外如本港等國際市場,並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反觀本港金融證券業,多年來市場佔有份額除一直被外資所蠶食並壟斷外,復因年前推行佣金自由議價制,造成了業內疲於應付銀行與同業之間的佣金減價戰,再無餘力增強本身的實力,提升競爭能力,致長期處於下風,生存機會飽受威脅。

去年底內地的海通證券,完成了收購本地上市的大福證券(00665),掀起了內地券商收購本地證券業的序幕,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短期內這類收購將會陸續出現。看來等待內地券商收購,似乎成為了本地券商的一個出路,這對於本地證券業孰喜孰憂,不同角度或有不同的看法。站在土生土長的本地證券業從業人員的立場,相信大多數人會跟我一樣不會引以為喜,但只能無奈接受這個事實,而站在本地市場的長遠發展利益而言,我會為本地市場的未來深感慶幸。

長期積弱 外資主導

內地券商取代本地券商的地位,成為本地證券市場的中流砥柱,這多少填補了本地市場自九十年代初以來,長時間不平衡發展下的空間。本地市場長期以來交投平均有超過50%以上,是由以跨國外資投行佔絕對比數的14家(相信本地只有中銀一家有機會處身其中)券商所囊括,這個現象是在任何擁有治權的地區所罕見,亦反映本地市場長期以來欠缺平衡的發展,造成外資獨大。

本地業界的力量日漸委靡,這對醉心於獲得國家倚重,作為中國的一個主要金融中心的本港市場,其實是大大的不利,原因正如我過去曾說過,那是關係到國家金融安全的問題。試想想,中央政府在發展國家金融市場的鴻圖偉願,以及面對其他國際對手,尤其是美國等之競爭威脅下,又那會放心讓一個完全由外來者控制,本身沒有主導權的市場擔上重任?

中央政府去年宣布要在二○二○年前,把上海打造成內地另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表面看來,這是國家發展經濟金融的所需,但明眼人看來卻有不同的演繹,認為那是中央政府基於國家金融系統的安全,不能完全倚賴市場由外資主導的香港所作的兩手準備。

中央顧忌 難委重任

我很早以前曾在這裏引述過上海金融辦的一位主任研究員的說話,他說香港雖屬於一個主要的國金中心,但它的主導權卻完全由外資所控制,言下之意,認為那是值得令人擔憂的事。那位主任研究員的說話,大概亦可以反映內地金融發展有關決策層的一般思維,對於本港擔負上國家金融中心重任,並未感到釋然。

本港要扭轉這個局面,如今看來能做的並不太多,那是市場根深柢固,本地業界卻長期積弱的結果,近期大型內地券商相繼進駐本港,積極進行購併並擴展業務活動,我看這會是一股新興的力量,或可填補本地證券業長期積弱的空間,略為淡化外資在本地市場的影響。長遠而言,對本地市場反而會是一件好事。

僑豐金融集團 許照中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本文只屬作者個人

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