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儲犯險 加注賭兩房堪憂

中國六月份淨減持美國國債二百四十億美元,由於連續六個月購買日本國債,而且購買的數額很大,這種情況少見,因而被解讀為中國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新動態。其實,外儲多元化是多年的老話題,只是未見有效的行動,現在資本運作特別活躍,引起外界注意而已。如果指從美國國債到日本國債,是多元化的新里程,那麼這段新里程的內涵可能遠比外間已知的豐富。

觸發多元化新里程的契機,相信有兩項:一是後金融危機時期,對不同投資產品的價值有全新評估,而外儲為追求更高的回報,風險胃納大增。二是人民幣增強匯率彈性以後,貨幣籃子新資產配置,使外儲有所動作。事實上,不但日債成為中國的「新歡」,「歐豬國」債券也得到中國青睞,甚至有推測指對韓圜資產,中國已在埋手購買。外儲太多,中國將其四撒,的確比專注美債時分得很散。

然而,如果說因為分散投資,而收縮了美元資產比重,就顯然是誤解。不錯,減持美國國債有數有據,但資金在其他美元資產「多元化」,增加了股權投資和機構、企業債券投資,美元資產投入反而持續增長。減持美國國債,是因為美聯儲勢展開龐大的購買國債計劃,另外基於政治考慮,中國已是美國最大債主,亦避免其不斷增持,釀成對美的無形威懾力。

美元資產也「多元化」,想必原則是規避風險,但令人疑惑的是,六月減持美國國債的同時,卻淨增持以房利美、房地美(兩房)為主的機構債逾五十五億美元。因為兩房當前眾所周知的不確定,中國投入加碼,豈不有違規避風險的原則?究其實,中國當局對兩房的偏愛,從來就是一團謎,歷來究竟投入多大無人確知,有說數千億美元,不論此說真假,至少是筆極大的數額。

以往,兩房坐擁上萬億美元資產,是佔有美國住房按揭四分之三份額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是維繫美國住房金融、關乎美國經濟前途的「巨無霸」。但光環未能掩蓋本質,兩房作為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反住房危機的產物,也代表着被濫用的國家特權,隱性的政府信用擔保使兩房長期享有「利潤私有化、損失社會化」的盈利模式,畸形地膨脹,直至金融危機爆發。

兩房真的大到不能倒嗎?六月中兩房宣布退市,已經預示其前景極之不確定。當時,國家外匯局的「解畫」,指稱目前還本付息正常,價格穩定(可以是有價無市)。到本月上旬,房利美、房地業分別向華府尋求十八億美元和十五億美元的救助,處境已不言而喻,兩房的發展模式氣數已盡。美國財政部正召開專門會議,研擬解決兩房的決策。所謂解決,無非是探討如何甩掉包袱。

進入生死存亡的前途決策,即使普通投資者對兩房也會研判,一方面兩房救助涉資龐大——難以打救;另一方面華府千瘡百孔財力有限——乏力救助。加上兩房由○九年繼續運作到一九年,將共耗納稅人四千億美元,成為深不見底的債務黑洞,華府施救政治壓力也勢難承受。風險這麼高的資產,中國外儲就是敢於犯險增持,葫蘆裏賣的甚麼藥?真是華府的隱性信用擔保,給中國當局那麼大勇氣,瞓身兩房賭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