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虛假政策錯 二次探底勢成真

上周散場的二十國(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一方面認為世界經濟復甦速度遠高於預期,另一方面又表達全球範圍二次探底的擔憂。凸顯了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的古怪,矛盾相纏,衝突頻起。復甦超預期,但深藏二次探底的擔憂,恰可顯示復甦虛假。如中國,這邊廂公布百分之十一點七超高的經濟增長率,那邊廂領導人已提醒謹防二次探底;看美國,聯儲唱復甦話音猶在,日前有經濟分析師開始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亦預料二次探底風險的機率,由二十分之一升至四分之一。

復甦虛假引發二次探底的虛怯,原因眾所周知,那是因為歐洲揭示的債務危機,有愈演愈烈之勢,近幾年全球許多經濟體債務增長,比經濟增幅跑得快。更嚴重的是,債務危機其實不是限於歐豬國,其實亦非由歐豬國所傳染,反而是早隱藏於廣泛經濟體之內。當中的分別,可能是財政「大花筒」,造成了財政黑洞難填;或者,不少是金融海嘯期間超越財力的投入救市。中國是這樣,美國亦然,兩者救市後遺不同只在於:中國國家財政穩而地方危;美國是國家與州、市地方政府,都存在極大風險。

各國政府對二次探底的虛怯,不但源自因為復甦虛幻,二次探底的機率很高,也因為債務危機綁住政府財政,一旦再度衰退重臨,不能再像海嘯爆發後那樣大灑金錢,得以短期扭轉敗局。政府救市技窮,二次探底恐怕就是「打風打唔甩」的事情。G20一個插曲就是德國及英國政府表明,不理會刺激經濟,以削財赤的政策為先。這個決策的含義有兩重,一是解決債務危機成為優先的關注,二是揚棄大灑金錢救市的做法。這種態度頗有市場。

如果說大灑金錢打救經濟,不過是短期止痛療法,則解決債務削財赤如長線調理。德、英的政策選擇,與美國主要採取不顧後果的低息「放水」選擇,明顯存在分道揚鑣、各有各做。尷尬的是中國,早前一投就是四萬億元,資產泡沫製造了經濟「虛胖」,有藉退市操作,尋求重返平衡的迫切需要,但若退市力弱,則效果不彰;退市迅猛,則加速推向二次探底。左右為難凸顯所謂經濟快速復甦、高速增長,這個數據泡沫帶給內地的不是榮耀而是麻煩。

全球已經愈趨認同的準則是,判斷經濟的復甦,不再只問GDP增幅,而要看創造就業職位的增長紀錄。美國時好時壞的數據,雖然浮現復甦的光影,但就業始終無大改善,才是復甦虛幻的證明。事實上,危機當前,寄望就業改善就夠虛幻的了。當前富國把削赤、消除債務作為優先事務,而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又轉型消費支撐經濟成效不彰,可以推測全球消費萎縮已成定局。

環球總需求既呈縮減,GDP何來增長空間?若然有像樣的增長,也只會是遺下庫存過剩的禍根,埋下滯脹的種子。以目前情勢看,各國經濟形勢不平衡,政策協調更流於形式,各家自掃門前雪難以避免;惟各國在決策態度上相同的是,更加需要審時度勢,把握分寸力度,稍有行差踏錯,縱然未致沒頂,也周身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