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較勁:中港台股市逐格鬥

港股對不少散戶而言感覺就像「老夫老妻」,相處多年,有眷戀亦有不滿,尤其當港股急插之時,股友往往怨氣沖天,因此近年愈多散戶把眼光轉到內地及台灣股市,希望分散掘金。然而比較兩岸三地股市,港股的條件毫不失禮,股友們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歷史最悠久:香港

香港正式的證券市場最早可追溯至一八九一年成立的香港經紀協會(即香港證券交易所前身),而台灣的證交所在一九六二年才成立,至於內地更是在一九九○年才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三地的指數方面,香港與台灣其實不相伯仲,台灣加權平均指數在一九六六年開始,而恒指以一九六四年為基準年,但於一九六九年才對外公布,上證綜合指數則於一九九一年七月正式公布。

上市公司最多:香港

按上市公司數目計,台灣為三地中最少,根據官方年度統計,截至去年底只有741家,內地則有874家(上市股票數目為918隻,因一家上市公司可發行多隻股票)。本港上市公司有1,152家,按主板計,包括92隻紅籌股及116隻國企股。

股市市值最大:內地

截至本周二,本港股市的總市值約近18萬億元,內地則近25萬億元,台灣只有近5.5萬億元,遠不及中、港兩地。市值大理論上代表流通性較高,出入市自然更得心應手。

股市10年回報最高:內地

由九九至○九年的10年間,恒指、滬綜指及台灣加權指數分別上漲117.67%、185.79%及27.57%,若連同股息再投資的總收益計算,內地股市回報更高達230%,是三地之冠。然而踏入今年後,三地市場均錄得不少的跌幅,當中更以滬綜指6.89%的跌幅最大,恒指及台灣加權指數則分別下跌2.95%及5.35%。

成分股10年回報最高:香港

由九九至○九年,按已上市10年的指數成分股計算,香港藍籌股總收益率最高為中國海外(00688),高近16倍,其次為思捷環球(00330)及利豐(00494)。內地滬綜指總收益率最高成分股為大元股份(600146),回報達663%,其次為海通集團(600537)及西部資產(600139)。台灣加權指數總收益率最高成分股為鴻準精密(2317),回報達897.8%,其次為京城建設(2524)及巨路國際(6192)。

開市時間最早:台灣

對於港股開市時間,散戶可謂最清楚不過,為早上10:00至12:30及下午2:30至4:00,上海開市時間則是早上09:30至11:30及下午1:00至3:00,至於台灣是三地中開市時間最早,為早上09:00至下午1:30,不設休市時段,交易時間亦是三地中最長。港交所早年曾研究大幅延長本港的交易時段,以刺激港股交投,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大價股最矚目:香港

剛公布業績,股價即重上200元以上的渣打(02888),成為港股中股價最高的個別股份,昨收報200.4元。現時港股市場的「紅底股」只有7隻,其中宏利曾是本港的「第一高價股」,○六年更曾創下580元的歷史高位,可惜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已距離家鄉甚遠。內地仍以貴州茅台(600519)為最高價股份,昨收報163.01元人民幣,但近期已被深圳創業板兩隻股份愈追愈貼。台灣最高價的個股是聯發科(2454),昨收報546元新台幣(約133港元),該公司從事3G手機、藍光光碟機等的集成電路生產業務,其去年總營業收入高達1,155億元新台幣,淨利按年大升91%。

ETF市場最成熟:香港

本港由九九年開始發行首隻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盈富基金(02800),去年ETF成交額達4,997億元,現時的ETF產品多達50隻。上海在○五年才首次發行ETF,現只有5隻在市面上流通,但日均交易額已超過20億元人民幣,較本港更高。至於台灣在○三年才有第一隻ETF上市,現時當地共有14隻ETF,當中包括恒生指數ETF及恒生H股指數ETF,兩隻境外ETF。

窩輪市場最成熟:香港

兩岸三地的認股證市場以香港發展最成熟,現時市面共22家發行商,首隻認股證於一九八八年掛牌,近年窩輪成交比重持續增加,去年全年成交額約1.7萬億元。台灣認股證去年成交額為1,064億新台幣,遠較中、港兩地為低。內地權證在○五年才推出,推出時間較本港認股證為短,去年總成交額卻高達4.9萬億元人民幣,但截至本周三,上交所僅有4隻上市公司權證,並全部為認購證,選擇非常有限。

交易所證券交易收費最低:內地

除部分豁免外,香港的證券交易買賣雙方須各付交易金額0.1%的股票印花稅、0.005%的交易費、0.50元的交易系統使用費等予交易所,當中未包括經紀佣金。台灣方面,交易所會收取證券買賣手續費0.1425%,亦須繳付0.3%的證券交易稅。至於上交所,由於並非牟利機構,除了一些訊息產品、出版物及技術支援需要收費外,包括投資者服務、上市諮詢服務等服務基本上都以無償方式為主,交易所理論上不會直接收費,故上交所是三地中交易收費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