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管好通脹預期 內地有心無力

一月份內地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漲百分之一點五,較上月回落零點四個百分點,證實較早前人行行長周小川認同通脹顯現之餘,預計仍處於低位的看法脗合。然而,通脹水平明顯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百分之一點八,更遠低於有些經濟學家預測的百分之二。CPI漲勢放緩降低了市場通脹預期,也減輕貨幣政策的緊縮壓力,加息的緊迫性暫時消退。

通脹數據打碎不少專家的眼鏡,顯示內地通脹形勢的複雜性。如果說這是政策管理的成果則未免牽強,恰恰相反,通脹脫離趨勢波動可能是政策失控的結果。一年多來通脹的走勢,與內地放貸的聯繫就頗值得研究。兩者相關連滯後反映出來,去年上半年的信貸狂潮,就是下半年通脹趨升的主要動力之一。

先看通脹數據,去年二月至七月的半年時間呈現通縮走勢,由八月起走勢呈現向上,至十一月時恢復正增長值,到十二月見百分之一點九高位。再看信貸增長走勢,去年大致以六、七月為分界,上半年加權平均每月增貸一萬二千二百多億元,下半年因為調控,月均縮至三千六百多億元,只及上半年的三成。上半年的信貸狂增,拉抬了下半年的物價指數,而下半年的信貸收斂,或許造成今年上半年通脹低位運行。

如果這種關連成立,則內地管理通脹的關鍵,不只看利率更在於信貸的收放,通脹對於信貸的鬆緊更為敏感。信貸大起大落地波動會造成通脹起伏波動,今年一月信貸爆炸再現,似乎重複上年前高後低的走勢,難怪政策上強調信貸增長的節奏穩定十分重要。問題是決策層強調信貸節奏穩定,但在實際執行中是否做得到?一月份放貸正在透支全年的額度,暴露了兌現決策意圖的困難,因此可推論內地通脹波動難免。

不容否定的是,內地通脹呈現回落,國際市場幫上大忙,恐怕是專家對通脹看走眼的重要原因。因為去年下半年美元轉勢走強,是多數專家沒料到的,而美元走強有助熱錢撤出新興市場,也包括中國在內,熱錢回流美元有助降低通脹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美元轉強致使大宗商品價格不致走高,減輕了漲價因素向內地的傳遞。不難想像,如果美匯轉向偏軟,內地通脹將會是另一回事。

由此強烈啟示,通脹預期的管理,內地政策力有不逮。美元走強或轉弱操控不由人,甚至不可預測,一旦轉勢而致使大宗商品漲價,則鮮有可行的政策足以平衡由此帶來的影響。內地通脹動力半數聽由美元擺布,決非言出虛妄,所以看通脹除了利率至要,匯率也並非等閒。由此也警誡決策者,不能片面迷信國內政策遏通脹的法力,要關注國際市場的動態。

通脹壓力紓緩,加息預期降低,對內地來說,難免利弊兼至。當市場感覺刺激政策將繼續維持,退市時間延後之際,資產市場會迎來新一浪的漲潮,可能使調整下來的股市回復升浪,但亦可能使意圖壓低樓價變得更難成功,將是決策層頭痛的事。從動機而言,人行不輕易上調利率,但不上調利率能否管住信貸氾濫,能否調降經濟過熱及釋放泡沫壓力,存在極大疑問,政策理順當中矛盾難以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