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場內場外:疏導民間資本免催谷泡沫

連續兩期談過「國進民退」,當中的輸家是「山西煤老闆」,許多失業「下崗」去了,他們不少是以炒賣聞名的浙江溫州人,煤礦被收購後擁有大量游資不知何去何從,面對「中年轉業」的問題,炒樓炒股成熱門的選擇,甚至早前的辣椒大蒜「瘋漲」也算到他們頭上。

在溫州人眼中,「煤」字變成了「霉」,到山西投資煤礦的不少為民間資金,即某鄉某鎮某家人夾幾千、幾萬塊,便成為「小股東」。可是,中央一聲令下,○九年全國已關閉了1,000個小煤礦,山西省到今年底煤炭企業將從2,000多家減到100家,賠償金額遠不如「菜園村」,有些還未定下來。

情況似趨向兩極化

內地報章有載:溫州人去年投資損手爛腳,杜拜炒樓的被套資金有30多億元、俄羅斯「灰色清關」事件(打擊走私批發市場)損失70億元、外省煤礦投資損失150億元,有點警世意味:「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好。」不過,筆者搜集資料過程看過多篇訪問發覺情況「兩極化」,有的煤老闆仍意氣風發,原因在山西開煤礦搵錢容易,在地上掘出來的就是錢,形成一種「搵快錢」心態,其他行業不是利潤低、回本期慢、技術門檻高或競爭太大,總之就是太「麻煩」。

當然,牛市亦有人輸錢,熊市亦有人贏錢;但肯定的是,從山西煤礦回流的數以千億元計「熱錢」,有機會令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相當部分已流入樓市。

煤老闆之後,是鋼老闆、水泥老闆輪流下崗,他們不一定要在內地尋找機會,有的「走出去」到外國繼續買礦,有的再到杜拜撈底買樓,甚至移民外國算了;有的深入到內蒙或海外買礦,再轉手高價賣給轉型的本港上市公司,如果收新股或可換股債券的,則榮陞公司主席或大股東,再炒高股票圖利。

引發社會畸形現象

山西可能是○九年唯一GDP呈負增長的省份,但另一煤礦大省——內蒙古則連續7年居全國GDP增長首位,當中的鄂爾多斯市,在城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七。

內蒙不但是「風吹草低見牛羊」,靠的是擁全國最高的7,000多億噸煤炭儲量,就如石油帶挈中東國家暴富一樣。

近年的煤炭價格不斷攀升,引發社會許多畸形現象,山西省的「帶血GDP」整頓過後,背後是如何疏導民間資本的問題。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