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積金101:股輪匯專家點揀MPF?

在爭分奪秒的金融世界,股票、外匯及衍生工具價格每日跳上跳落,極短時間內已可獲利離場,與強積金需長線累積,直至退休才可「收成」形成鮮明對比。究竟金融從業員將自己的專業應用於強積金上是否事半功倍?抑或難免當局者迷?今期《積金101》請來3位來自股、輪、匯的金融圈中人,分享各自管理強積金的心得,冀予讀者一點啟發。

攻強匯市場增回報

外匯界 大福證券外匯及金業研究部董事 黃耀明

強積金組合比例:50%股票基金+30%債券基金 +20%保證基金

強積金的其中一個優點是可分散投資於不同地區,而研究外匯,綜觀不同國家的經濟數據,在揀選有潛質的市場上自然能事半功倍。大福證券外匯及金業研究部董事黃耀明是外匯專家,但在揀選強積金時,他也會先請教強積金方面的專業人士。他現時的強積金組合為50%股票基金、30%債券基金、20%保證基金,即高風險與中低風險資產的比例約1:1,這正是參考積金專家建議後而訂立。

堅守策略收復失地

大家可能尚未忘記,辛苦供了多年的強積金因金融海嘯而不見一大截的慘痛經驗。黃耀明去年未曾轉換組合,一度蒙受40%至50%的帳面損失,但他相信強積金是長線投資,訂立了合適策略後便繼續執行。事實也證明,隨着今年全球股市大反彈,其強積金組合已收復失地,強積金所採用的平均成本法,有助於市況低迷時買入更多資產。

黃耀明的強積金組合,股票部分中有60%為亞太區為主的新興市場,歐美則佔40%,因他覺得現時亞洲區的經濟增長明顯較歐美快。熟悉外匯,也令他更小心地區的匯率風險,因購買非美元或港元資產的股票,即使股價升而若匯價跌,回報也會打折扣。在相信美元弱勢仍會維持一段時間下,新興市場貨幣的匯價可望得到支持,把較高投資比例於新興市場可博取「股匯齊升」。

按人生階段作調配

證券界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黃德几

強積金組合比例:80%股票基金+20%債券基金

在強積金計劃中,投資於本地股票的港股基金往往最受打工仔歡迎,對於身在「缸湖」的證券業人士,投資強積金會否如魚得水?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几坦言,證券界的工作對其強積金投資未有太大幫助,因他深信強積金不應按市況好淡來變動,而應按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及所處的人生階段來調配,因無人能準確預測每次的頂位和底位,轉出轉入隨時得不償失。

股債8:2 每年檢討

黃德几除了現有的強積金戶口外,他額外於另一受託人有保留帳戶,以整合每次轉工「遺留」下來的戶口。現時其保留帳戶全為股票類投資,分別為大中華及香港股票基金(佔50%)、亞太股票基金(佔20%)、增長組合(佔20%)及環球股票基金(佔10%),因他看好未來10年大中華區的經濟及企業盈利增長。不過,剛新婚的他正考慮將20%股票資產轉為債券,像其現有的強積金組合般:股債比例為8:2。

最後,他建議每年檢討一次強積金組合,這正如每年定期的身體檢查,若發現問題便可及時對症下藥。

80%押注恒指基金

輪證界 美銀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 產品部副總裁 黃書耀

強積金組合比例:80%恒指基金+20%保證基金

從投資時間來看,強積金與輪證(窩輪與牛熊證)是一個極端。處身於瞬息萬變的輪證市場中,美銀美林亞太區股票結構性產品部副總裁黃書耀對投資風險有更深刻的體會,揀錯輪證、站錯邊,投資者最大損失可以是全部的投入資金;若揀錯強積金,雖然令投資本金一無所有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投資回報減少令退休金大縮水亦不能輕視。

黃書耀指出,部分投資者不太明瞭窩輪特性就貿然買入,不知道風險與回報皆可以很大,便很易損手離場;同樣地,若大家不清楚強積金基金的投資項目便胡亂揀選,組合的風險與回報便未必符合退休需要。因此,控制投資風險的大前提,是要清楚了解自己投資了甚麼,再按個人理財目標及市況調配。

了解投資靈活攻守

黃書耀會按市況而互相轉換恒指基金及保證基金,但每類基金的比例最高只達80%,最少也會維持20%,如○七年港股愈升愈高,他便開始調高保證基金的比重,至去年恒指處於較低水平時便提高恒指基金比例,至現在仍維持80%為恒指基金,20%為保證基金。他認為見到大趨勢轉變,就應果斷地調配投資部署。

他指曾有研究發現,人生最後15年的醫療開支佔整個人生醫療開支的大部分,然而強積金的供款額較少,最後累積的金額實不足以退休,因此大家不妨作自願性強積金供款,或自發性作額外儲蓄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