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經濟反彈港人冇Feel

常言股市會走先於經濟一至兩季,回顧今年,這句話是「似非而是」。今年港股由低位反彈約一倍,樓市出現天價成交,本地經濟生產總值(GDP)亦自金融海嘯以來首次連續兩季反彈;經濟由谷底反彈,然而「冇股冇樓」的市民卻普遍未覺受惠。這種「失調情況」明年會持續嗎?兩位經濟師為大家解構明年香港經濟環境,一同盼望明年會更好。

羅家聰:經濟快再「見頂」

早前公布的本地第三季GDP雖較去年同期下跌2.4%,但較第二季升0.4%。港府亦上調本港全年經濟預測至下跌3.3%,較八月份時預測收縮3.5%至4.5%為佳。不過,本港經濟改善很大程度歸功於內需,彌補了出口的持續疲弱,雖然上月本港整體出口數字按年計重返正增長,終止連續第12個月下跌,但很大程度是因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所致。

事實上,市民卻似未察覺GDP連續兩季上升帶來的好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解釋,只有民生數據如失業率、收入、通脹等改善,市民才會感受到,但「有股有樓」的市民應會因資產價格回升而感覺良好。他預期明年本地GDP將會「先高後低」,「今季及明年第一季本地GDP會出現正增長,但之後很可能會後勁不繼,主因是基數效應及周期性因素。」他指出,本港一個經濟周期普遍維持3至4年,○七年本港經濟見頂,明年第一或第二季有機會再見頂,之後再次向下走。

劉健恒:明年增長仍樂觀

渣打銀行(香港)亞洲區經濟師劉健恒表示,今年本港經濟受惠於資金及內需帶動,第四季本港GDP料錄得輕微正數,明年本港經濟增長仍樂觀,該行維持明年本港GDP全年增長4%的預測,當中明年第一季經濟增長或達6.5%,第二季亦有機會處5%以上,但第三、四季便會回復較正常的水平,如2%至3%;他解釋,明年第一季預計增幅明顯,只因今年首季基數太低,不代表本港經濟環境大幅改善。明年經濟復甦仍主要靠內需支撐,歐美地區出口改善則持續緩慢,他預計本月本港出口數字有機會維持正增長,但很大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要重返去年金融海嘯發生前的較高水平仍需一段時間。

他續稱,低息環境仍會持續,只有個別基本因素較好的國家進行加息退市,如中國、韓國、印度及印尼;相反美國最快要二○一一年才有條件加息,間接令香港明年可維持於低息環境。另外,充裕的資金會持續流入亞洲地區,帶動明年資產價格續升,幸好現時未出現過度借貸,資產市場尚未過熱。

通脹溫和 失業率或再攀

兩位經濟師一致認定明年本地通脹較溫和,渣打預測明年本港消費物價指數(CPI)上升2%,羅家聰則指出,明年CPI只有輕微增幅,惟提醒後年或大後年有機會出現高於5%的通脹,理由是根據過往經驗,當製造大量銀紙後,3至4年後通脹將會最厲害。

失業率方面,羅家聰預測明年續有改善,但稍作回落後或會再上。劉健恒則認為,失業率一般會維持高位12至18個月,惟現時定論何時明顯回落是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