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人民銀行前日公布,受大量儲蓄流入投資市場影響,內地貨幣供應急增,使市場憂慮通脹;中國社科院昨發表文章分析,由於中國金融體系存在壟斷使儲蓄率高企,預期由於資金欠出路,未來或加重各工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並進一步推高市場貨幣供應。現時要內地市民消費太難,政府為了防止通縮,於是擴大投資成了次優選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發表文章指,現時內地並無有效的金融機制,金融體系主要由四間國有銀行及股市主導,因此利率未能因應市場變化進行調節。
國民購買力降 內需難谷
劉氏指出,長期低企的利率在吸納低收入人士財富後,再以低成本向企業及高收入人士貸出,造成市場資金囤積於企業及政府手上,家庭無法增加消費。
他表示,自一九九七至二○○七年期間,中國就業人口收入佔GDP比重由53.4%下降至39.74%;相反企業盈利佔GDP比重則由21.23%上升至31.29%,政府財政預算收入佔GDP比重亦從10.95%上升至20.57%,倘若加上預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及國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潤,政府收入佔全國GDP比重更高近30%。
劉煜輝表示,政府和企業儲蓄上升造成大量基建及生產能力投資,但相反內地家庭卻因購買力下降無法消費新形成的產能;他認為內地政府應通過結構性改革調節社會資源配置,抑制重工業及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粗放式增長;打破金融壟斷,大幅下調個人和中小企業稅務負擔,支持經濟向先進製造業及現代服務業轉型,透過提升服務業擴大內需,從而消化各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