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名家講場:港證券業發展道路坎坷

國際金融市場活動全球化的口號之下,美歐金融巨企身影處處,並且在各個主要金融活動領域長期獨領風騷,視各當地本土金融競爭對手如無物,長遠而言這對於各金融市場當地金融、經濟體系的穩定存有一定的隱憂,因此必須致力培養屬於本土的金融力量,達致更平衡的發展,這方面中央政府對內地金融券商的政策性扶持有目共睹,且十分成功。收購大福(00665)的海通證券能有今天如斯的實力,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另一個更成功的例子,是我早前所提過的中金,也值得為政當局作為參考。

中金成功例子值得借鑑

中金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便已經成為內地首家中外合資的大型投資銀行,這當然是中央政府的決策安排,藉此培植本土金融力量的其中一個步驟,憑我個人一直以來的觀察,我相信中金成立早期的業務活動,都主要以它的合作夥伴摩根士丹利作為主導,但如今不但營運活動大部分都由本土人士掌控,在內地資本市場的活動舉足輕重,且業務範圍更已由境內伸延到境外,如香港、新加坡,甚至更已獲得美國證交會發給了證券執業牌照,立足美洲的市場,成為亞洲地區少數的其中一家能成功登陸北美洲市場的投行。

中金的成功,是獲得中央政府政策扶持的成果,反映決策者目光遠大,同時深諳開放資本市場,外資參與市場活動日多之後,市場必須取得均衡發展,不致最終受外資壟斷,影響本身金融系統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這大概是吸納了其他市場,尤其是本港在「市場國際化」發展歷程上的經驗,有以致之。

上海金融辦的一位主任研究人員,早前對前往訪問的本港金融業界代表團說,香港縱然擁有「國際金融中心」之名,但實質有關金融活動的「主導權」卻完全掌控在外資手上,他呼籲港滬雙方共同合作,培植本土金融力量。那位研究主任的意見反映本港市場在踏向國際化的過程中,一面倒傾向外資的情況,確實深為關心中國金融市場日後邁向國際化發展、國家金融系統安全問題的人士所引以為鑑,不希望重蹈覆轍。他呼籲港、滬共同合作,培植本土金融力量,其實只是客套說話,內地有分量及一定實力的金融投行不斷湧現,假以時日,不難成為市場中流砥柱的一員,反而是本港,情況着實令人感到憂慮。

從新證到百富勤的無奈

談到銀行以外金融服務業,雖然大大小小不下數百家,但談得上能成為本地市場的一股力量,與立足本地市場的外資投行分一杯羹者,請恕我直言可說是基本欠奉,情況令人沮喪。

本地過去原本有很大機會孕育出一些大型投行,與外資分庭抗禮,七十年代脫穎而出的新鴻基證券,原本已具備國際投行所應有的業務與規模,可惜隨着它的創辦人馮景禧先生於一九八五年中的遽爾逝去,失去了光芒,到九十年代更已易主;八十年代中之後崛起的百富勤,原本可取代易主前新證的地位,成為本土金融服務業的中流砥柱,可惜卻又意外地在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之中被吞噬。回首看來,本地金融服務業發展的道路,着實十分坎坷!

僑豐金融集團行政總裁 許照中

(作者為持牌註冊人士)

(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