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介紹形式在港上市的內地鮮橙生產商亞洲果業(00073),上市後不足兩小時宣布暫停股份買賣,刷新最快停牌紀錄。股價下跌速度實屬稀有,上市僅兩小時跌近60%。據報道,多名投資者依靠港交所(00388)於股票頁上的每股盈利及每股資產淨值的資料作出投資決定,而該資料顯示出該股六月的價值,並沒有反映亞果十一月拆細後的因素。再且亞洲果業在倫敦另類投資市場十一月二十五日收市價為45便士(約5港元),而香港開市價卻剛好是未有反映拆細價值的50港元。
從投資者角度,誤信資料買入該股可謂損失慘重,但筆者認為大家更應該了解故事背後真相。首先,事件是否存在有「別有用心」的投資者利用資料疑似合理的開市價而從中獲利?第二,那提供該等資料的公司管理層和保薦人有否確保上市文件的清晰度?以避免有混淆視聽之嫌。第三,監管機構及有關部門有否保持一貫把關角色保障大眾投資者?而港交所採取停牌和復牌時間和背後原因是否適合?
僑豐期貨業務發展董事總經理 林賽盈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