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聯儲表明了將減少採購聯邦房屋機構債務,帶出雖然不加息,還是可以有措施減少貨幣供應的訊息,這是否退市的暗示任由市場解讀。聯儲由行動到聲明的玄機,說是鷹派和鴿派協調的產物,如果這種理解成立,也可以視為聯儲內部的觀點分化。分化是因為經濟太多不確定,政策依據藉模糊化而取得平衡。
聯儲預料:未來一段時間經濟活動依然較弱,資源使用率低,成本上升壓力小,通脹會保持在低水平。如此表述,豈止通脹壓力小,簡直讓人嗅到通縮氣味。這不奇怪,美國GDP在第三季按年計增長百分之三點五,主要功臣是「舊車換現金」及「首次購房免稅」措施。前者為經濟提供一點六六個百分點增長率,後者據測算推高樓價百分之五,缺此兩項經濟氣氛會是另外樣子。難怪在首次購房免稅措施快到期前,華府要力謀加以延長。
綜合上述可見,高失業、低產能利用率鐵定存在,經濟增長還缺乏可持續性,不排除再墮下滑的風險。這是美國難謀退市的根本原因。按照國基會的觀點,經濟刺激退出的時間應該是失業率降低到正常水平時,美國失業率仍遠高於海嘯前,談退市實在嫌早。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許多分析把美國實施退市的時點逐漸拉近,由估計需要較長的時間,譬如一年,提前到六至九個月,終究顯示了對美國經濟恢復的預期增強。
美國經濟由恢復到持續增長,不會倚重汽車和住房。總統奧巴馬說過,未來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應來自出口。這是經濟發展策略的重大轉變,致使市場推測,配合這種轉變,美元貶值將是華府的政策選擇,儘管財長蓋特納等官員一再強調,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但美元走勢已實實在在拆穿了強美元的虛偽。維持低利率,拉闊息差,更是美元貶值的推手,從華府的利率取向亦可見美元的趨勢。
應當注意的是,弱美元在投資市場,成為推高黃金、石油等商品價格的關鍵。商品價格大漲注定會推動成本,引出通脹,這種影響不限於美國,會由全世界「分享」。至此不難看到,美國低利率、弱美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帶來更大挑戰。更不用說,美國轉向倚重出口的選擇,由發展模式到貨幣態勢剛好同亞洲易位而處,貨幣互動的得失可想而知。
那邊廂,美國低利率不變;這邊廂,亞洲謀退市陷兩難:加息退市會招惹熱錢,不加息要承受資產泡沫化。這是亞洲的困擾和前景不確定所在,不但沒有可行策略擺脫這樣的困局,反而澳洲、印度啟動退市步伐,加快了兩難困擾降臨。這種困擾對中國沒有例外,同樣地香港也無出其右,香港經濟出乎預料的轉好,實在不過是暴雨後的彩虹,經濟的陰霾籠罩還很長時間難散去,兩難之局仍是復甦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