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名家講場:城鄉差距導致內需不振

中國近日作出策略調整,逐步由動態微調走向階段性宏調,並強調要調整結構,繼續高舉擴內需推動經濟奉為圭臬,可見內需在目前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何等重要角色,但為何在中國高速經濟發展下,多年來內需仍然持續不振,其中涉及政策與體制上的長遠矛盾問題,若不能得到根本解決,所謂由內需取代外需,只是華而不實的政治口號。

行政主導 農村難發展

中國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社會主義下的計劃經濟模式,其理論基礎是以集體化解決勞動與生產者的關係,希望可以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但事實上重工輕農的政策取向已十分明顯,城鄉發展差距愈行愈遠,行政主導下農村經濟難以急速發展,最明顯是農村戶口不能轉移至城市。

中國經濟發展結構近三十年出現的變化,可以說史無前例,但容許部分人及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更直接令城鄉差距問題惡化,城市居民收入大增,農村鄉鎮的發展相對更形落後,雖然中央放寬戶口限制,農民工湧至大城市為中國經濟作出貢獻,成為世界工廠,亦可以賺取較務農更多的收入,但始終不能解決農村經濟發展落後問題。

根據非正式統計,現時中國城鄉發展差距高達6倍,全球排名第一,反映中國經濟發展近年畸形的發展生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消費佔總消費由22%增至27%,城鎮居民消費比例更逐年上升,由一九七八年的近30%急升至佔54%,但農村消費從二○○○年後逐年下降,由佔31%降至○七年的26%。

經濟三頭馬車不平衡

從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分析,長期處於不平衡狀態,上半年境內生產總值逾7%增長中,投資已佔逾八成,達6.2%,消費僅佔一成三,擴大內需增加消費,便成為今次推動經濟重拾增長的主要任務。

雖然中國公布有關以政府津貼形式推出的汽車及家電下鄉政策,希望可帶動龐大的農村消費力,但成效的持續性,始終取決於農村經濟是否可以扭轉體制造成的困局。

要拉近城鄉差距,現時主要靠政府投資,或由沿海富裕省份支援內地貧困地區,是透過行政主導方式進行,鄉鎮自主發展經濟能力不足,在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地區發展差距並不是中央可以阻止,擴大內需政策只能局部收效,沒有長遠全面的農村經濟發展政策,農村的消費力始終處於壓抑狀態,難以釋放。

Money18專論

網址:money18.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