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大中華較勁:二板至激炒

不少股友愛炒創業板細價股,貪其上落幅度夠大。隨着股市從谷底反彈,第二板市場股份亦被炒起,其中香港創業板的成交額持續攀升,內地創業板亦快將開動,台灣的第二板市場(當地稱為店頭市場)今年陸續有新股上市,不少股份年內升幅逾一倍。

深創板料下月啟動

內地早在○○年已計劃倣效香港設立創業板,但擔心炒風過盛及眼見香港創業板發展一般,故先推行中小企業板(中小板),以為日後的創業板鋪路。中小板屬主板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四年五月在深圳交易所成立,但上市門檻跟主板一樣,分別是中小板主要是讓集資額及規模較小的公司上市集資。

中小板鋪路趨成熟

中小板推出時間雖短,但成交額、成交量及市值等方面均急速增長,截至八月底,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有286家,市價總值逾一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以製造業類股份交投最為熱烈,在今年一月至七月成交額達17,000億元人民幣,佔總成交逾40%。

中小板發展漸趨成熟,創業板的籌備工作已進行得如火如荼,有消息指最快於今年十月底開動,據報在七月至八月期間,中國證監會已接受115宗上市申請,其中105宗通過初審,創業板申請帳戶已不斷增加。創業板的上市門檻較中小板低,以淨利潤為例,中小板要求上市公司最近3年均錄正利潤,並累計逾3,000萬元人民幣;創業板只要求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人民幣。

港創板交投再升溫

香港創業板面世至今近10年,成立目的是為未符合主板上市要求的公司提供另一種集資途徑。近年創業板的交投漸趨頻繁,今年七月份日均成交額達82.81億元,雖較去年同期上升近74%,但仍較內地中小企業板遜色。

上市門檻低風險高

截至今年七月底,本港創業板有17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834.97億元。創業板的上市規則較主板寬鬆,如不設盈利要求以及上市市值要求較低等,只要有關公司業務性質獨特並具增長潛力,便可申請上市。今年創業板新股上市反應冷清,暫時僅有奧思知(08325)以配售形式於八月二十八日上市,但首日股價逆市升近1.6倍,該公司從事銀行卡及支付卡相關業務;另一新股中國生命(08296)亦將於下周三上市。

創業板上市股份以細價股為主,公司質素良莠不齊,加上市場流通性一般不高,故買賣風險遠高於主板股份。創業板股份走勢飄忽,容易被炒上,但亦可跌得低殘,以今年七月為例,單月升幅最多的變靚D(08079)飆升達1.6倍,而跌幅最多的南華置地(08155)則挫近50%。

台「上櫃股」數目最多

兩岸三地中,以台灣第二板市場(店頭市場)的發展歷史最悠久,早在一九八八年已開始進行買賣。在店頭市場交易的股份稱為上櫃股票,在台灣交易所集中市場交易的則是上市股票,兩板同樣設有7%漲跌幅停板機制。

店頭市場類似香港創業板,同是為具增長潛力但規模較小的公司提供上市集資機會,故上櫃股票的申請條件明顯低於上市股票,如前者對資本額要求為5,000萬元新台幣或以上,後者則最少要求6億元新台幣。

7隻新股年內倍升

現時台灣上櫃股票數目為三地最多,達552隻,總市值約14,733億元新台幣,僅次於內地。受惠於今年台股反彈,新上櫃股非常「好炒」,截至八月底累計有18隻新股上市,其中7隻年內升幅逾一倍。台灣櫃買指數是上櫃股票的代表指數,今年累升逾80%,跑贏主板台灣加權指數的54%升幅。

「元朗股神」教炒創板

有近10年炒創業板股份經驗的「元朗股神」曾錦安認為,創業板股份與大價股的炒法大有不同。

「買大價股通常要留意公司盈利前景、資金流及市盈率等資料,但這些不能應用於炒作創業板股份,一隻好的創業板股份並非看公司盤數『有幾靚』,而是看可帶給你多少回報。」曾錦安稱,創業板上市股份的流通性一般較低,且短短數日間隨時可升逾2、3倍或跌70%至80%,不可運用價值投資法。

勁蝕瀕倒閉照樣買入

揀股方面,他有三大準則,「首先隻股要街貨少,令股價容易被炒上;第二是公司業績不可以『太靚』;最後是要公司行業前景黯淡兼大幅虧損,甚或官司纏身、主席『走佬』甚至有倒閉的可能性。只要公司個殼值錢,就會有投資者有興趣買殼,繼而刺激股價上升。」當然,投資於潛力「殼股」便要睇長線,他個人會持貨至少一年。

兩年前曾錦安就買入天下媒體(08167)而獲利約20多倍。「○七年六月以0.4元買入,後來股份1股拆為20股,在一年後沽出,股價當時差不多升上0.5元。」

了解風險作最壞打算

目前他持有約30隻創業板股份,包括匯創(08202)及中國基建港口(08233)等,但數目只及去年初高峰期的一半。「金融海嘯前已陸續減持,但約有10隻因為無人接貨或無成交而放唔到,到今年再買入多20隻。」他續稱,現時投資創業板不會孤注一擲,每隻股份平均約投放3萬元資金。「入場前必須了解當中的風險,並要作最壞打算,最常見的風險就是沽不到貨,而萬一公司真的『執笠』,更會引致全盤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