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外儲洩洪新思路 須實效兼顧實惠

豐厚外匯儲備成為中國頭痛的難題,正值外匯急增難遏之際,由前財政高官提出「共享發展計劃」外匯應用的新思路。這個總額初步五千億美元的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並要求其在中國企業中推動項目和採購。計劃的目的是以發展中國家的產能和資金需求,來消化中國的產能和資金過剩,由於設計近似史上「馬歇爾計劃」,被稱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然而倡議者聲明因為目的建基於共享發展,而不是掠奪他國資源,並非馬歇爾計劃翻版。撇開名堂的爭論,這計劃不過是外儲洩洪計劃,將外需由發展國向發展中國家轉換的計劃。

這倡議得到國務院發展中心專家的認同,認為發展中國家從發展國貸款非常難,中國可以填補相關的兩成資金缺口。這個提法淡化了上述思路的互利色彩,只是偏重解決資金過剩着墨。然而,愈來愈多的智囊專家認同,將國家的外需戰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勢必引起決策層的重視,形成最終實踐推行的國策,使外儲獲得另一紓緩途徑。這一途徑對中國具有吸引力,還在於地緣政治及外交的需要。

與發展中國家共享發展值得肯定,有關思路可以有效解決外儲洩洪的需要。但紓緩外儲壓力的國家戰略,除了解決出路問題,還有保值增值的目標。共享發展的資金輸出,需要體現共享發展及互利並重,從中要明確援助及投資的分野。作為投資就不能不計較風險,計劃雖然提出有需求、有潛在還款能力的原則要求,但實際並不是像銀行面對個別客戶那麼容易評估的。尤其發展中國家較易發生的政治傾軋、外交倒戈,釀成的風險不能掉以輕心,這關乎保值增值的考慮。

當中的比較,國際上默契的準則就是風險與回報的平衡。儘管對美元貶值存在顧忌,國際資金仍追捧美元,就是基於美元在亂世中相對安全的選擇。對於發展中國家巨大的投資空間,國際資本不傻,怎會視而不見?趨利附勢的國際資本裹足不前,就關乎回報與風險的考慮。中國外儲洩洪也好,分散風險也好,都要順勢而為,一旦劍走偏鋒,就要知風險所在,使風險同回報匹配。

其實,分散偏重美元風險,曾倡議資源投資是體現保值增值的優選之一。資源有價,是全球公認的共識,也是中國要力保製造業地位,以應對人口眾多,飯碗問題突出的根本所在。中國走這一步不容易,受到不同國家的抵制、阻礙。縱然如此也應當堅持繼續努力,除非轉型成功,減少了製造業對資源的依賴。外匯充裕是中國大打資源仗的本錢,至少中短期未能退出這個戰場。

以往中國在資源競爭中,一直成為被搵笨的角色。一方面雖然是資源類最大買家,卻被賣家頻頻要高價,國際鐵礦石的談判就是典型;另一方面自己出口的貴重資源,卻被買家壓價,焦煤及稀土的賤價銷售就是例子。不論是買還是賣,中國都掌控不了定價權,都要被迫受他國之氣,這是急切要解決的課題。爭奪定價權,除了談判斡旋之外,就是在市場上拚爭,中國龐大外儲造就的財力是拚爭的有利條件,如何利用豐厚的外儲,打好資源商品定價權爭奪戰,更具急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