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7/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Work Hard Play Hard:股壇名宿愈唱愈強

已年屆八十歲,見證本港股壇半世紀風雲變幻的眾利股票公司主席董偉,一直心繫證券行業,每天依舊早上9時半回公司工作,甚至仍會在交易所穿上「紅衫」為客人落盤,名副其實是永不言休。認真工作之餘,他亦懂得玩樂,從小沉迷京劇,年多前就聘請師傅進行一對一教學,由於唱京劇一定要字正腔圓,學成一支曲要用上4、5年時間,但他卻說:「我不會放棄自己喜歡的事物,即使我看100次京劇,我都不會厭,做事應該從一而終。」

第一代富貴經紀未願「卸甲」

生於上海的董偉,16歲時已擔任上海交易所的經紀,一九五二年來港發展,在六十年代更自立門戶,成立眾利股票公司,當時已是邵逸夫及包玉剛等上海富商的御用經紀,亦為滙豐、渣甸等洋行落盤,七三年港股牛市時更日賺佣金20萬元,如假包換是第一代「魚翅撈飯」的富貴經紀。

當大家以為80歲的董偉已經榮休享福,一定不會想到現時他仍會穿上「紅衫」,坐在交易大堂接聽客人電話,幫他們落盤的情景。談到為何至今還不退休,董偉笑說:「自己身體好好,很喜歡這份工作,中午休市時可休息,收市後又可以去飲番一杯咖啡,唔使退休住。」

看圖分析難盡信

身在股壇,就一定要了解行情,所以董偉每天都會看報章,又會與從事研究分析的弟弟董孝良分析美股和各類新聞。現在「財經演員」多不勝數,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董偉幾乎每天都會上電視提供股票貼士,對於現今財經評論員的評價,他直言:「很多人都跟着圖表去講,事實上圖表是可以『做』出來,分析短線走勢可能會有用;行內成日提住一條250天移動平均線,如果聽日就話打仗,到時乜嘢線都無用啦。」

熱愛京劇認真學唱享「樂」

在上海生活時,年紀輕輕的董偉已買「飛」去看京劇,一看便深深愛上這種中國戲曲。只是來港工作後,根本沒時間去學,直至年多前開始,他邀請來自上海京劇院的范文碩老師進行貼身教學。

老師激讚有天分

現在每逢周一、周三港股收市後,范老師就會帶備京胡到董偉的公司授課。京劇中有諺語:「咬字不清,吐字不明,有如鈍刀殺人」,意指京劇表演中唱念台詞必須字音清晰。

董偉亦坦言:「初時以為好易學,誰知一學才知難度,要咬字清楚,拍子要準,又要背誦歌詞,所以唱戲時的頭腦一定要冷靜,感情要全神貫注,這樣去唱不會出錯之餘,又會有Feel。」

訪問當日,董偉就在范老師的京胡伴奏下,即席唱出《甘露寺》和《四郎探母》。演唱過程中,他雙目炯炯有神,中氣十足,唱到精髓之處時亦配合兩、三下造手。范老師亦表示,由於董偉自小對京劇耳濡目染,很理解劇目中的故事,而且有藝術天分,節奏感亦很強,每次練習都見到他有進步,重要的是其聲音夠洪亮渾厚,很適合學習老生唱腔。

勤練唱冀踏台板

大家平日接觸的流行曲,多數3分鐘就會唱完,然而一首京劇樂曲動輒十多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怪不得范老師說:「要唱好一首曲,至少都要3年。」然而絕不氣餒的董偉表示,平時在公司會多聽京劇,增加對調子的印象,在家中亦會勤加唱練,如將來有機會的話,他希望可以踏上台板表演一番。

「國劇」始於清末

京劇是中國戲曲中主要的一個劇種,它在清代後期形成於北京,因地域而得名,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簧」,故又稱「皮簧戲」。一九二八年北京改稱北平,京劇隨之改名為「平劇」,到上世紀三十年代,京劇已譽滿中外,遂有「國劇」之稱;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定都北京,重新恢復「京劇」的名稱。

「行當」主分四大類

戲曲中不同角色的分類叫做「行當」,主要是生、旦、淨、丑四大類。京劇行當中的「生」是指男性角色,分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演的就是中年和老年人。由於表演時要掛戴假鬍鬚,所以亦稱「鬚生」。

後記:珍惜光陰充實人生

董偉除了愛唱京劇,還喜歡打台灣牌、跑馬、跳拉丁舞、練氣功等,一天只有24個小時,但他卻能把工作和玩樂的時間恰當分配。人生短暫,所以我們更不能浪費光陰,董偉生活充實,或許正可做到德國思想家歌德於《格言集》所言:「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