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好時,消費族群有「月光族」及「年清族」;經濟不景之下,「以物易物」及「租生活」應運而生,鍾情後者的多為白領階層,號稱「哈租族」。租房、租車、租影碟、租漫畫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名牌手袋、古董字畫、電器、傢俬、運動器材以至伴娘伴郎等應有盡有,這新生活概念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在中國萌芽,今年內地租賃店如雨後春筍出現,據稱有的已投資數億元,但要扭轉中國人根深柢固的消費習慣還有許多障礙。
物盡其用最為實際
「買不起才租」是普遍觀念,「租」只比「借」高一級;中國人普遍不喜歡二手貨,買新貨如娶老婆。因此,即使日夜辛勞,置業是關乎能不能討到老婆的人生大事,樓和車一變二手即身價大跌。西方可沒有這等觀念,所以租賃生意發展得遠為成熟。
租生活的好處不少,例如省錢、環保、追趕最新潮流等等。女士今晚赴宴可租個LV,明晚可換個新款Gucci,家裏不用成為名牌倉;時裝更不用說,許多衣服穿了一次便打入冷宮,最後送去了舊衣回收;玩具不多久就玩膩了。現時環保概念鼓勵回收和循環再用,物盡其用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摒除「擁有」觀念,「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購物狂的女士不會以租為樂,因為購物另包含「消費」和「擁有」兩種額外樂趣,何況穿衣有衞生問題,豈可與人共享?即使阮囊羞澀,亦可碌卡應付;買東西時有三分鐘熱度,買回家才覺得用不着。所以,有內地消費者不介意租部健身單車試玩兩、三個月。以消費者的慣常心態,租來的可能用得更頻密,已買下的則任由其塵封。
雙方不信任成障礙
不過,除了傳統消費觀念及現代物質主義作祟之外,租生活在中國發展面對一個很大的障礙──租方和賃方互不信任。內地假貨多,消費者怕租了一個A貨名牌手袋,店舖則怕租貨給人後去如黃鶴,所以需徵收相當於貨價達八成的押金,消費者因而會覺得,既然要付八成作押金,倒不如付十成錢把貨品買下更覺心裏踏實。當然,信用卡不將押金過數不就解決了問題嗎?但內地信用卡發展還未夠成熟,「信用」仍欠奉。
當一些消費品只會偶爾使用的話,相信不少人會樂意租賃,男士結婚禮服是一例(女士婚紗則因合身問題而要買),香港亦有許多「假日司機」,但租賃業在香港好像還未有市場,觀念還落後於祖國,香港的Y世代們雖然思想不再拘泥,惟他們的成長環境亦太富裕了,物質過剩遑論以租過活。
(聶世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