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周期一般介乎六至十八個月,政府期間採取的抗疫措施包括加強衞生清潔及隔離、不鼓勵人群聚集及出外旅遊,故航空股先行遭殃,接着便是消費股,反而開發普通藥物或診斷儀器的健康護理股,以及投資尖端醫療科技的生化科技股,包括製藥生產商,近期就雙雙上漲。百達亞太地區業務拓展主管兼董事總經理曹綺琪表示,今次的抗感冒藥特敏福及樂感清便由生物科技公司所研發,其他與疫潮相關的產品如流感藥和口罩同樣受惠。
研發需時應先了解
參考○三年首兩季的沙士高峰期,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上升35.29%,跑贏MSCI世界指數同期的9.95%升幅及MSCI亞太區(日本除外)指數的正回報約12%。再看○四年爆發禽流感,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於當年首六個月升近5%,高於MSCI世界指數的2.5%。可見疫症或流行性疾病的爆發確實提升市場對醫藥產品的需求。
fundsupermart.com高級分析員黃展威認為,流感高峰期每年都會出現,今次疫潮的影響只屬短暫性,而企業盈利增長未必完全依靠市民出外消費,投資者不應過分憂慮,或盲目地見股份名稱有「藥」字即入市。參考○三年二月至七月為沙士高峰期,該年第二季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季下跌超過2%,但二月至七月港股升約10%,全年則上升逾34%,故不建議基金投資者於此時調配資金,以免因小失大。
曹綺琪同樣對疫情感樂觀,表示現階段距離疫潮爆發仍言之尚早。長遠來說,醫藥股基金前景依然理想,現時疾病如癌症逐漸年輕化,增加人們用藥的時間及相關醫療需求,加上去年環球經濟放緩,醫藥業的購併行動並未減少,料今年大型藥廠收購小型藥廠的活動仍持續。
不過,生物科技公司研發(R&D)所需時間較長,一般12至15年,即使藥品被成功研製,亦未必獲得審批並推出市場發售,故投資前,宜參考基金經理的背景,以及所投資企業過去推出藥物的情況。
截至上周四,貝萊德世界健康科學基金及百達(盧森堡)醫藥基金過去一周分別上升4.34%及1.12%,而富蘭克林生物科技新領域基金及摩根環球生物科技基金直至上周五則跌0.41%及升1.37%。按組別來看,健康護理股基金和生化科學股基金三個月分別平均下跌5.16%及4.72%。其實踏入○九年,一直抗跌力強的醫藥基金表現落後,MSCI世界健康護理指數年初至今下挫逾10%,由於市場投資取向開始變得進取,資金流出防守性較高的股份亦是不爭的事實。
護理行業負債偏低
市場亦不乏悲觀派,指疫潮的病毒難測,人傳人的機會高,不排除未來幾星期病毒會蔓延全球。景順投資管理銷售及市務總監首席營運總監吳家耀表示,基金已持有製藥及生物科技業股份,基金運用長線投資原則,不會由於疫潮事件而再增持相關股份。他續稱,不少健康護理公司的負債水平偏低,甚至未有欠債,同時現金實力充裕,在環球企業的盈利增長放緩的同時,此類行業增長潛力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