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倫敦金融峰會前,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曾發聲,倡議SDR份額制度改革。其後有消息指,英國首相白高敦透露,中國計劃向IMF提供四百億美元資金。前因後果表明,中國對SDR調整份額、增加話語權曾抱有期望,現時難免預期落空。
其實正式公布方案前國基會已強調,這一輪增資不涉份額及投票權調整,但將在一○年討論,最快一一年執行新份額計劃。將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期望「冷處理」,顯然是既得利益國在爭取時間,不希望在危機當頭時討論該問題,亦不想在在需財之際,挫傷新興國的參與熱情;日後危機過去之後,時移勢易既得利益國又將未必輕易妥協。這是中國應可意料的進展,否則就有誤判形勢之虞。
在國基會現行格局中,重要提案需百分之八十八投票權通過,美國坐擁百分之十七投票權,擁有「一票否決」的功力。調整份額引起投票權變動,控制了半數以上投票權的各工業國,相信沒人肯讓出投票權份額。美國擁有的「一票否決」特權不容旁落,也就不會讓出部分份額,當中玄機在於,若幾大新興國聯手,投票權可逾百分之十五,進而挑戰美國。因此新興國份額哪怕輕微調增,也可能改寫權力格局,可見明年國基會即使交付討論,也將拗而不決,未必有成果。
要不致誤判形勢,前提就是要充分估計成事的難度。尤其從深層聯繫看,中國在SDR要爭話語權,同「超主權儲備貨幣」概念,可謂一個錢幣的兩面。換言之,SDR的進程可能決定超主權儲備貨幣的進程。美國同樣不會容忍美元地位被挑戰,這一層毋庸置疑。雖然逼於國際壓力,美國難以絕對抗拒國基會架構及運作改變,但一定會設置障礙加以拖延。因而有人認為,在奧巴馬總統任內,國基會的格局都難有改變。
中國當然亦不會指望,問題可以一蹴而就,但對難度及持久性,是否有思想準備則是存疑的。近期乘金融危局,中國頻頻出招,言行姿態逼人,外交鋒芒畢露,洗盡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風格,且漸隱鬥智鬥勇的軟身段。這是對相關「博弈」的殘酷性缺少認識,輕視金融霸權保衞其國家核心利益的意志。
早前有中國專家曾分析,美國對兩伊訴諸戰爭或威脅開戰,有兩大原因:一是石油資源,一是威脅油元採用歐元。由此可見金融霸權發惡的蠻橫。基於維繫和平發展的環境,是全球性的利益所在,對國際貨幣體制的改革,專家據此建議智取為上、切忌急於求成,實在不無道理。
長期的議題急於求成,往往欲速不達。面對經濟危機造成心理失衡,美國民意可能走向偏激求逞的極端。較早前噪動一時的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訴求,被華府拒納了,但最近又出現商界組織刊登反華廣告,指斥華府無能,致使未來幾代人要看中國臉色。事態表明,華府可能被民意「綁架」,隨時被迫同中國翻臉。一旦形勢走向反面,就是欲速不達釀成中國所不願見的後果。因此有關國基會特別提款權的爭取,適當降低熱度,明確不急於求成的智取態度,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