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社會近年要求為學生減輕負擔的呼聲愈來愈高,早前並有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國當局或將在不久後出台政策從嚴打擊私人補習市場。果不其然,被稱作教育「雙減」的指導意見於上月底正式頒發;嚴令之下,各地紛紛展開補習行業清理整頓工作,對一些無證無照、違法違規補習培訓行為果斷下手,一時間令不少補習社東主叫苦連天,需設法轉型求生。
有人批評當局行事太倉促,指措施推行突然,缺乏配套,令他們難以即時轉型,又形容很多培訓機構「死不起」,或許有些道理。但也需看到,眾多機構的某些行為其實就是在自己「作死」,譬如政府早就要求他們須遵循教育規律,多開展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培訓,提升綜合素質,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者,誰知一個個都在搞應試、超綱、超前教學培訓,反而加劇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升學焦慮。
有補習社更毫不掩飾其只想賺錢的理念,並鼓動旗下教師想方設法招攬生員,續簽課程,甚至大玩圈錢遊戲,以一些極具風險的模式搶佔市場,瘋狂擴張,從而導致出現爆雷潮,紛紛捲錢跑路,留下一地「爛攤子」,釀成不少社會危機,不整治肯定不行。
補習社大有市場,又與校內教學質素及課後服務欠缺有着莫大關係,正如有人說,學校老師若都能認真教學,主動解答疑難,幫學生將功課在校內或通過網絡等方式基本搞定,哪還有補習社的事?實情是,一直以來總有老師「課上不講課後講」,加入校外補習社或自己開班教學,開心賺取「外快」。學生確有不懂的功課怎麼辦?加之有些學生放學時間與家長不同步,沒人接,不去補習社去哪?故在本次減負令發出後,不僅補習社東主緊張,學生家長也很頭痕,以致一些違規或變相補習仍在繼續,如何能夠禁絕?
另一關鍵原因則在於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一試定終身」的殘酷現實迫使萬千學生及家長不得不將考試分數作為終極追求目標,學生需廢寢忘食、自行加碼操練習題,家長亦需咬牙堅持教育投資,省吃儉用為子女四處報補習班,種種壓力並已從高考、中考傳導至小學、幼稚園階段,讓人透不過氣,更無法擺脫。學校亦是如此,仍在拚命給學生安排功課,甚至於假期偷偷補課,搞超前教學,以分數論英雄,只追求升學率,無心推廣多元化、素質教育。
所以說,不讓補習也好,減少安排功課也好,都非學生減負的治本之道,惟有通過招生考試改革,逐步摒棄應試教育,堅持校內從嚴治教,提升課堂教學質素及課後服務能力,統籌各方資源,才能最終形成推進學生減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