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國務卿舍曼結束天津之行,期間中方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一份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的對華政策和言行;另一份則是中方關切重點個案清單,包括要求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方領導人、官員及政府部門的制裁,以及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簽證限制等。舍曼中國之行,原本是為美、中兩國領導人舉行峰會「打前站」,結果卻被北京不假辭色地「批判」一番,相信拜登也是始料不及。
儘管美國國務院會後發表聲明,形容舍曼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討論「坦誠布公」,稱美國歡迎國家之間的競爭,但不尋求與中國衝突,但觀乎美方在會前的一系列舉動,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包括強調兩國關係必須有「護欄和界限」,實際上體現了美國的「上國情結」:所謂「護欄」和「界限」,只是由美國制訂規則,中國在框框下活動而已。
更有甚者,華府這邊廂擺出一副「破冰」的架勢,那邊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印度,並高度評價印度政府在「抗擊獨裁霸權、維護民主自由上所做出的犧牲」,美方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印度捍衞共同價值觀以及保障領土完整的決心」,針對哪個國家,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國防部長奧斯汀也將出訪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3國,目的是「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合作」,也是奧斯汀數月前與日本防衞大臣和外相進行2+2會議後,再次訪問東南亞國家,難道這就是華府所謂的「不搞反華聯盟」?
美國人這種明裏一套、暗裏一套的作風,早被看破手腳,用中方官員的話形容,就是「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而美方所謂的「從實力地位出發」的外交觀,說穿了根本是仗勢欺人、恃強凌弱的「脅迫外交」。中、美高層上次在阿拉斯加交鋒後,中國已表明將以「平視」角度跟美國交往,總結起來,就是「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習慣於向別國「開列清單」的美國,也是時候適應這種大國之間平等的交往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