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中東古蹟入選 世遺名錄增9項目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4屆年會,上周六至周日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兩日線上會議合共新增9處世界文化遺產,覆蓋亞洲、歐洲、中東地區,中國、印度、法國等國家都有名勝古蹟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會議審議了提出的39個候選項目,新增的古蹟遺址包括:中國泉州的「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印度卡卡提亞王朝濕婆神廟、法國哥杜昂燈塔、歐洲11處溫泉名勝、德國達姆施塔特藝術家村、意大利帕多瓦14世紀濕壁畫群、沙特阿拉伯希馬文化區、伊朗聯通波斯灣的縱貫鐵路、西班牙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

法國哥杜昂燈塔 400年不倒

不少新的世遺項目極具歷史意義,以建於16世紀末、素有「燈塔之王」美譽的法國哥杜昂燈塔為例,決議形容該塔為「航海信號傑作」,體現了燈塔建築與工藝史上的偉大階段,在惡劣環境下經歷400年風浪仍屹立不倒。而印度卡卡提亞王朝濕婆神廟位於該國南部的泰倫加納邦,始建於公元1213年,特點是其雕塑展現了當時的傑出工藝水平和舞蹈習俗文化。至於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希馬文化區,位於古阿拉伯商隊路線之一,擁有規模全球數一數二的岩畫。區內沿途超過34處地點都可見到岩石碑文等文物,當地水井已逾3,000年歷史,但至今仍為當地提供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