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養殖水虻 日食260噸廚餘

【本報綜合報道】內地多地實行垃圾分類後,處理廚餘等都市固體廢物成關注重點。經過6年多研發,湖北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喻子牛教授團隊與環境科技公司,成功實現立體自動化養殖「武漢水虻」(圖),目前已建成兩個機械化立體養殖水虻基地,每日處理餐廚超過260噸。

幼蟲可做醫藥原料

武漢水虻外形與蒼蠅類似,喜食動物糞便、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再轉化成高蛋白飼料和有機肥料。武漢水虻的食量大、轉化快,可以消化大量的糞便及餐廚垃圾,40至60克的卵孵化成幼蟲後,約需7天就可以轉化一噸雞糞。

源創環境科技公司黑水虻事業部負責人張帆稱,水虻僅長兩厘米,但食量驚人,兩個基地一天能消耗260噸廚餘垃圾,產出14噸昆蟲蛋白和21噸有機肥料。幼蟲是高蛋白質,可供小龍蝦、魚類等水產品和畜牧養殖。若將幼蟲烘乾,則是醫藥保健等領域的高端原料。

內媒稱,武漢日產1.2萬噸生活垃圾,其中2,000多噸為餐廚垃圾及濕垃圾,主要以4個專業處理廠焚燒處理,但上述處理方法消耗大量能源。目前,武漢環投集團正與武漢市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未來將按規劃每天處理千噸濕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