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主義大流行 青年因何失鬥心

近期內地年輕一代盛行「躺平主義」,卻被當局視作洪水猛獸,繼早前展開輪番炮轟及全面封殺網上「躺平小組」後,有網民近日發現,在淘寶、京東等網購平台有關「躺平」的商品亦已全部下架,證明當局的封殺舉措再度升級。只是誰都知道,躺平現象背後有着更深層次的矛盾衝突存在,是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導致,而非強行封殺所能解決,就像強按牛頭逼喝水一樣,恐難奏效。

簡言之,躺平主義主張少工作、不買房、不買車、不購物消費、不結婚生子等降低生活欲望、維持最低生活標準的理念。然而該套理念勢必與經濟社會發展嚴重相牴觸,因為只有消費才能拉動經濟,否則一個個都在家躺着,甚麼大內需、內循環計劃可能都得泡湯,後果十分不利,故被當局抨擊為「毒雞湯」,猛批躺平可恥,不負責任,又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納稅人,要求年輕人一定要爬起來,為家國使命繼續奉獻。

貧富懸殊 難向上流

但對年輕一代而言,當局這樣的鼓動宣傳何嘗不是另一碗「毒雞湯」?社會貧富懸殊,總體經濟下行,新冠疫情、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都為生存帶來競爭與壓力;經過每天「996」甚至「007」式辛苦打拚之後更發現,所謂成功總是遙不可及,上升空間看不見,只是在為資本家創造效益;薪水不見漲,房價還是那麼高,也許幾十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結婚生子方面,國家雖有各式催婚宣傳以及「開放三孩」,但是生不起就是生不起,育兒成本實在太貴,為「人口紅利」做貢獻既無心又無力。是故在「內捲化」的基礎上,產生了截然相反的躺平主義,就是緣於各種現實挫敗感。

正如本次被禁的一些物品上所印字句內容:「只要躺得夠平就不會被割韭菜」,反映出來的恰恰是年輕一代的痛苦心聲,是諸多尖銳的社會結構矛盾令他們徹底喪失了奮鬥的欲望,逼得他們無從選擇,覺得徒勞無益,又搞得身心俱疲,不如躺着更舒服、更划算。別忘了,內地尚有6億月入1,000元以下人口,面對如此高成本、高消費的社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本就是理性選擇;愛惜生命,不願「拿命換錢」,又有甚麼錯?

政府若不從源頭上解決這些矛盾危機,躺平族只會愈來愈多,這就像港片《武狀元蘇乞兒》當中清朝皇帝對天下「丐幫弟子幾千萬」的擔憂,終須靠朝廷自己化解,而非只識一味吹噓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人生,甚至有地方政府作出了「認命可以、躺平不行」的強硬表態,收到的只會是反效果。其實內地計劃生育政策就是活生生的錯誤示範,當初各種強制絕育措施搞得天怒人怨,如今卻又求人生育,躺與不躺都屬基本人權,莫再重複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