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歐盟早前因新疆人權問題互相制裁,關係急轉直下。歐盟高級貿易官員周二表示,鑑於中歐雙方外交關係惡化,歐盟已暫停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有遭中方制裁的歐盟官員形容今次是一次巨大的勝利;中方暫未回應。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托姆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周二受訪時表示:「歐盟委員會已暫停了(與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相關的)政治延伸活動。很明顯,在目前的情況下,歐盟對中國實施制裁,中國也反擊制裁了包括歐洲議會議員在內的人士,這環境無益於批准該協定。」托姆布洛夫斯基又表示,該協議會否獲批准要視乎歐中關係如何演變。
歐盟與中國的經貿磋商長達7年之久,歐盟一直希望達成擴大歐盟企業准入中國市場的協定,為歐洲企業投資中國金融服務、電訊、電動車及其他產業創造條件。然而,歐盟在3月22日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4名中國官員及一個實體,是32年來歐盟首次對中國作出制裁;中國外交部同日火速反擊,宣布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訊息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歐洲議會亦隨即宣布取消在3月23日審議中歐投資協定的會議;中歐雙方關係急轉直下。
歐盟委員會完成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之後,尚需檢視協定文本以及翻譯成數十種歐盟語言文件,後再經歐盟27個成員國同意及歐洲議會的批准才會生效,是以若中歐投資協定訂立過程能有進展,整個過程預計也要在2022年年初才會完成。早前遭中方制裁的歐洲議會外交干預民主進程特別委員會主席格盧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支持歐盟暫停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形容今次是一次巨大的勝利。
歐洲近期因新疆人權、香港自由等問題,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3月時對中國的制裁亦表明針對人權問題。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曾指,歐盟與中國在經濟、民主及人權上有根本分歧。而在歐洲最大經濟體、一向與中國有較多合作的德國,對中國持較強硬態度的綠黨,有機會在9月大選後主導政府。美媒分析指,這些發展都意味中歐的對立和摩擦將會持續。
有美媒認為,歐洲對中國懷疑及強硬的態度,反映其立場逐漸與美國拜登政府一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周在英國倫敦參與G7外長會議,將修補受前朝特朗普政府損害的美歐關係。不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美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表示,歐盟最近更關注人權、價值觀和民主等議題,改變對華立場並非美國驅使,歐盟會獨立制訂對華措施,不願成為美國的從屬。而中國將更難以龐大的市場利誘歐洲,把經濟與政治問題分開。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