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走近俄羅斯 大國之間玩平衡

美國總統拜登發表上任後的首場國會演說,在談到中國問題時提到,美國將繼續在印太地區維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又形容印太地區戰略部署「如同歐洲的北約」,豈料言猶在耳,「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國家之一——印度,卻跟俄羅斯暗通款曲。

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在社交網站透露,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了「一次精彩的對話」,兩國不僅同意舉行外長和防長「2+2」會談,印度還獲得俄羅斯疫苗的進口許可,從而極大地緩解了該國疫苗產能受限的尷尬狀況。

華府今次「後院失火」,完全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印度早於一個多月前向華府求援,要求對方解除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惟華府一直態度冷淡,期間印度疫情不斷升級,瀕臨失控,直到中國提出援助印度,美方才回心轉意,卻在最關鍵的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問題上留有一手,僅作有限度解除,被批評姿態勝於實際。換句話說,這次印、俄高層會晤,華府正是「推手」之一。

頂住壓力 購俄武器

儘管打擊中國是美、印兩國的共同戰略目的,但從新德里的立場來說,把自己綁死在美國戰車上,未必是最佳策略,例如在軍事採購方面,印度便頂住華府「制裁」的壓力,堅持購買俄製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考慮到中、俄兩國近年關係愈來愈密切,一旦印度跟中國的衝突全面升級,如何拉攏俄羅斯,或最低限度爭取俄羅斯保持中立,成為印度必須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有報道引述印度前外交官員表示,俄羅斯毋須擔憂由美國、澳洲、印度和日本組成的「四方對話」,皆因目的是遏制中國,俄羅斯並非4國共同關注的話題,並強調如果俄羅斯也是針對的對象,則印度當初壓根就不會參加,向俄羅斯大派定心丸。美國糾集盟友「圍毆」中國,表面上氣勢逼人,實際上要成功就必須保持同盟間動作一致,但在國與國之間利益分歧的今天,難如登天。反觀中國,只要在美國的「遏華聯盟」中尋找到迴轉空隙,即可繼續爭取發展時間,只要不自亂陣腳,取美國而代之只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