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不可恃 格魯吉亞前車鑑

格魯吉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日前受訪時警告烏克蘭,切勿對西方國家抱有過高的期望。他以「過來人」身份表示,當年西方曾向他允諾,如果格魯吉亞與俄軍對峙,將提供軍事援助,但當他出兵攻打南奧塞梯時,卻被俄羅斯狠揍,甚至被對方攻進距離首都第比利斯約15公里的地方。薩氏給烏克蘭的忠告是:一旦與俄羅斯開戰,應該「及時行樂」,因為雙方力量根本不在一個等級,沒有西方的介入,戰爭將很快結束。

薩氏在節目中憶述,就在第比利斯快要淪陷時,時任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來電告知他一個殘酷現實──歐洲沒有士兵可以幫助格國。薩氏奉勸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切不可輕信美國總統拜登「不會讓烏克蘭獨自面對俄羅斯侵略」的承諾,因為小布殊當年也是這樣說的。

烏克蘭淪美遏俄棋子

將時間回推到2008年,薩卡什維利在第比利斯會晤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據聞當時賴斯就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國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在布加勒斯特的北約峰會上堅定捍衞格魯吉亞。薩氏當時就把話挑明,稱「以他的理解,這意味着美國將為我們而戰」,並獲得肯定的回應。事情最終如何發展,盡人皆知,就在格國被俄羅斯打趴後,薩氏輾轉流亡到烏克蘭,跟同樣親美反俄且是老同學的波羅申科打得火熱,一度被任命為州長,其後兩人鬧翻,薩氏被驅逐出境,再度展開流亡生涯,直至澤連斯基上台後,才再在基輔政府任職。

事實上,當年在薩氏領導下的格魯吉亞,積極走親西方遠俄國路線,致力推動格國加入歐盟,爭取更多外國投資,甚至曾出兵伊拉克,以圖獲得北約信任,希望藉加入北約獲得美國的軍事保護,抵禦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回看今天的烏克蘭,自「廣場革命」後充當美國遏俄棋子不遺餘力,結果是西方的援助口惠大於實際,到如今有機會跟俄國兵戎相見,北約對接納烏克蘭成為會員亦是推三阻四,說穿了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根本沒有「共同防禦」烏國的打算。烏克蘭會否步格魯吉亞的後塵,就在基輔當局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