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營銷劃紅線 加強保護消費者

鑑於內地網絡直播營銷活動充斥賣假貨、虛假宣傳等欺騙、坑害消費者亂象,國家網信辦、公安部、商務部等7個部門日前聯合發布新規,以期規範網絡市場秩序,加強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並將於下月25日開始實施。然而對於那些只顧賺錢、不顧道義責任之人來說,此舉究竟能起到多大約束作用,仍然令人懷疑。

新規要求直播營銷平台須建立健全帳號及直播營銷功能,包括審查註冊注銷、訊息安全管理等機制,及將從事直播營銷活動的直播發布者細分為「直播間營運者」和「直播營銷人員」;建立分級管理、黑名單制度和投訴舉報機制等。新規又劃出8條行為紅線,包括禁止發布虛假或引人誤解的訊息,欺騙、誤導用戶;虛構或篡改交易、瀏覽量等數據流量造假;騷擾、詆毀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等;嚴重違法違規、因違法失德造成惡劣影響的人員將被列入黑名單。

誤導宣傳 賣假劣貨

從過往曝光的諸多亂象不難發現,在直播帶貨形式的網絡營銷當中,以虛假數據流量誤導宣傳,賣假貨劣貨、三無產品的大有人在,該現象在去年的「雙11網購節」期間尤為突出,內地消協在前後不到一個月的監測期內便收到逾1,400萬宗申訴。消協更點名批評網紅美妝主播李佳琦等人,稱只顧推高商品知名度,卻未有提供相應售後服務;廣州著名網紅「辛巴」則被揭發推銷劣質即食燕窩,經檢測只是糖水飲品,惟其初時堅決否認事件,反斥遭人惡意誹謗,揚言要傾家蕩產反告對方,態度囂張。

有網絡主播為增加點擊率,更不惜當眾直播某些違法犯罪行為,堪稱瘋狂。譬如青海省有人連續數十天在直播期間爆粗口,並肆意侮辱誹謗他人;上海則有人在禁漁期到港口直播捕撈水產,並有數名粉絲受其鼓動參與其中;一些女性主播則公然賣弄色相,或以赤裸裸的色情表演博取流量;河南鄭州更有夫婦自導自演「迷姦片」博打賞牟利,從而引發社會恐慌。再如江蘇鹽城警方早前偵破的「直播帶賭」案,揭發有直播平台及網絡主播勾結境外賭博網站,誘導粉絲參賭,從中分成獲利,可見光從字面上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進行區分,亦未必管用。

正如新規要求,平台須認證直播營銷人員和營運者的真實身份訊息,加強直播內容巡查,但在利益誘惑面前,誰能保證這些流程不會被人為忽略?又如何有效阻止各方的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包括各地職能部門如何加強監督檢查,對相關違法違規的直播營銷市場主體實施聯合懲戒,都需視具體落實情況而定。值得一提的是,網紅「辛巴」近期已成功解禁並高調復出,足證商業利益之魔性所在,紅線再多,照樣有人敢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