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中國科學院周日表示,去年在北白鵝墓地出土的銅壺,證實有果酒殘留在內,相信可以填補先秦果酒研究的空白。
考古研究院在去年4月至12月聯同運城市及垣曲縣文物部門,在位於垣曲縣的北白鵝墓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9座周朝高級墓地,初步相信墓地屬召氏家族太保燕仲,在東周王畿內的采邑公共墓地。考古人員在墓內出土約500件文物,當中包括8個銅壺,其中兩個裏面裝有液體,5個銅壺因為呈打開狀態故底部只有液體蒸發後殘留的土壤,另有一個銅壺保持密封的狀態。
銅壺內的液體清澈,人員分析液體發現乙醇、乙酸及乙酯等揮發性有機物,並對銅壺底部土壤進行氣質聯用分析,同樣發現與酒相關的有機酸,包括酒石酸、丁香酸等,證實銅壺內裝有果酒的殘留物,相信果酒已有超過2,000多年歷史。出土項目負責人楊及耘表示是次發現的果酒,首次以實物角度補充先秦果酒研究的空白,並有助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禮制及釀酒技術等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