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鐵路遺址 保育情況堪憂

修建於晚清時期、距今已逾百年的「京張鐵路」張家口段部分遺址,早前被當地政府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遭內地傳媒踢爆因缺乏維護而荒草叢生,甚至慘變垃圾崗,附近居民各種生活垃圾被隨意棄置在此。及後又搞起商業開發,設立所謂步行街,廣布小商店、小食店,既擾民又製造大量油煙污染,以致亂上加亂,令這個本應好好保育的百年文物遺址慘不忍睹,可見有關部門根本沒有履行責任。

眾所周知,京張鐵路是由中國人自主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更因其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自然成為了中華民族百年榮辱的見證,同時蘊涵着不屈不撓、獨立自強的寶貴民族精神,代表中國近代史上反帝鬥爭、擺脫殖民壓迫的一次重大勝利。如今雖已完成其歷史使命,卻不應被時代遺棄,甚至淪為垃圾崗、蛇蟲鼠蟻的安樂窩,或是盲目追趕商業開發潮流,只顧賺錢,無視保育的意義與價值;應該說,文物對任何國家與民族都是文明與文化的見證,民族精神的承載,必須善待。

破壞文物 敗壞風氣

偏偏這樣的反面教材總是層出不窮,並且一再讓人感覺沉重,譬如被認為是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文物、河南洛陽的「孔子入周問禮碑」,早前被揭同樣淪為了破敗荒涼的垃圾堆,或成了附近居民晾曬被褥的場所;當局的保育工作被批「表裏不一」,更遭輿論調侃稱,孔子當年遠道來洛陽問禮,如今的洛陽何以如此「不知禮」?至於商業開發方面,北京故宮可以開餐廳涮火鍋、推「天價年夜飯」,西安秦陵兵馬俑所在區域可以申建大型高檔酒店,一些文物保護區、文化古城紛紛開發高檔娛樂場所,其實早已司空見慣。

於文物保育而言,棄置不理和過度商業化如同兩個極端,都不足取,因為兩者都會對文物產生破壞作用,甚至造成毀滅性、災難式後果,譬如故宮的土木結構建築,在裏面開餐廳肯定讓人擔心,萬一真的發生火災怎麼辦?這個責任誰又負得起?事實上,雲南麗江古城早前就有600多年歷史的建築付之一炬,原因是被開發成了茶館用於經營,政府可能收了不少租,但損失又是多少?近期雲南臨滄市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翁丁村老寨又被燒毀,不還是過度商業開發的惡果?以致連消防安全都顧不上,何以如此麻木?

當然,除了政府、商家無心文物保育,不少普通民眾在這方面也很欠缺,譬如媒體不時爆出有人在八達嶺長城、北京天壇牆壁上亂刻亂畫,非要踩入太廟廣場的護欄內拍照,甚至有炫富女開豪車在故宮「撒歡兒」,種種惡行既是在肆意破壞文物,亦敗壞了社會文明風氣,令自詡禮義之邦的民族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