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領用雙語 被批崇洋顯狹隘

狹隘的民族主義容易讓人變成「憤青」,骨子裏視本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堅決仇恨、排斥西方國家,從而使得「愛國」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淪為一種盲目而偏激的情感發洩,簡單粗暴又欠缺理性。就像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近日有學生在自修室檢到一部iPad,因見語言設置為英文,內裏安裝的多為外國軟件,推測失主可能是留學生,於是用中英雙語發布失物招領信,怎知惹來崇洋媚外的連番辱罵攻擊,令其猝不及防。

據指在該校的校園論壇裏,瘋狂的網絡暴力被展示得淋漓盡致,事主自己亦很快收到大量辱罵訊息,或將之說成是「舔外國人的中國人」,或奉勸其不要「慣着」外國人;甚至有人根據招領信的筆迹推斷其為女生,然後質疑事主是否想藉機結交外國朋友,左一句「媚態」,右一句「中國人的劣根性」,總之怎麼痛快怎麼罵。罵到激動之處,更有同學放言:「看不懂中文就別來中國」,對於雙語「關照失主」的做法感到傷自尊。

忘情攻擊 毫無理智

一個熱心而平常的舉動,竟能惹得眾多同學怒火中燒、忘情攻擊,不但事主本人未曾想到,社會上亦有許多人對此無法理解,正如有網民直言,這些人應是被民粹主義洗了腦,毫無理智,奉勸他們不要動輒上綱上線,藉愛國之名胡亂排外、攻擊他人。很簡單的道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屬面向世界的「雙一流」大學,本就對外招收留學生,及設有國際教育學院等,並與不少國外大學、科研機構、企業有着聯合辦學等合作關係,來的外國學生或工作人員不懂中文亦屬正常,為失主提供雙語指引豈非很有必要?為何非得扯上崇洋媚外?

再者,外國人不懂中文就不讓來,也與中國教育國際化的初衷相違背,時下許多學校不都是將招收多少留學生、聘請多少外教作為「國際化」的重要指標嗎?按照這種思路,中國的高校在與國外同行合作交流時,是否也得要求對方必須先學會中文,否則一概取消?自己更不能主動學習外語,迎合對方,因為那樣更有「喪權辱國」之嫌,斷然要不得。若再推而廣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千萬別來中國旅行,反正景區不會作雙語廣播;不懂外語的中國人也不要出國旅行,對方若提供中文廣播,一定要怒斥對方歧視中國人。

誠然,中國近年與一些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彼此不乏多領域衝突與角力,乃至來自意識形態領域根深柢固的激烈對撞,彼此亦都出現類似極端民族主義、民粹思想驅動下的相互抵制攻擊行為,顯然都屬不理智,對雙方也都沒好處。尤其置身全球大融合的背景之下,不能總狹隘固執地實行盲目排斥,心態脆弱到連正常的國際互助交往亦不能容忍,何其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