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購疫苗遇阻 中俄供現貨應急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美國,據報道,該國目前已訂購6億劑疫苗,不僅數量上世界第一,更造成全球供應緊張。各大主要藥廠此前告知歐洲,因為「產能問題」,將大幅減少今年首季的交貨量。有人估計,以現時速度計算,要讓所有願意接種疫苗的歐盟民眾完成接種,最少需要兩年多時間,原定今年夏季達到七成的目標,難以樂觀。

另一方面,今年初與歐盟達成自貿協定的英國,最近因疫苗供應問題再次與歐盟發生齟齬。英國藥廠之前揚言減少對歐洲供貨,被對方指摘違背承諾,並威脅推遲對英國供應疫苗(英國訂購的輝瑞疫苗在比利時生產,出口須獲歐盟許可),掀起一場「疫苗爭奪戰」。

事實上,防疫資源不僅引發歐盟對外的爭端,亦引發內部矛盾。去年疫症爆發之初,作為全歐洲疫情最嚴峻的意大利,向中國訂購了大批口罩,結果卻被德國等「攔途截劫」,鬧出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與此同時,歐盟為抗疫成立的「復甦基金」,亦一度因是否以整個歐盟名義在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並共同擔保債務等問題,引發爭拗;意大利指摘德國、荷蘭等「富親戚」見死不救,早前辭去總理職務的孔特甚至揚言,如果歐盟未能處理好疫情挑戰,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舉國體制 展現優勢

歐盟疫苗供應緊張,成員國惟有自求多福,這時候,中、俄生產的疫苗正好大派用場。繼非歐盟成員國的塞爾維亞率先讓民眾接種中國疫苗,成員國之一的匈牙利日前迎來首批中國疫苗。有意思的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狠批歐盟採購疫苗不力,稱不能眼白白看着國民死去,被布魯塞爾反斥單打獨鬥,豈料言猶在耳,德國衞生部長施潘卻稱,若中、俄疫苗獲歐盟批准,將開始使用。

中國疫苗廣受歡迎,自然觸發西方世界的「條件反射」,擔心中國藉「疫苗外交」擴大影響力,但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的「舉國體制」無論在防疫抗疫以至醫療物資生產方面的表現,均完勝言必稱「民主自由」的西方國家,恐怕這才是美、英、歐最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