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政黨累鬥累 美國選民嘆奈何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惡鬥不是新聞,美國選民不滿兩黨表現同樣不是新聞。最近就有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民主、共和兩黨的表現差劣,認為需要建立第3個新的主要政黨。

民調的結果並不令人驚訝。2016年大選前夕進行的同類調查亦發現,近六成民眾支持出現第3大黨,以結束目前的兩黨政治,創下近4次總統選舉以來的新高。正如有評論指出,當供應某類產品的兩大品牌同遭消費者唾棄,按理說市場應該很快出現新的品牌,但這一簡單的市場供求規律,卻並未體現在美國的選舉政治上。

第3勢力 未成氣候

美國政治舞台雖然也出現過第3黨勢力,但均未成氣候,過往百多年以來,第3黨總統候選人而獲得最好成績者,也要數到百多年前的1912年,當時前總統老羅斯福脫離共和黨,以進步黨名義參選,儘管獲得逾兩成選票,但仍敗給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自此之後,第3黨候選人在大選中的表現每況愈下,至今未能取得一張選舉人票。

美國選民「焗啃」兩大主要政黨,有人認為主因是「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例如特朗普早前揚言另建「愛國者黨」,這時候擺在共和黨人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跟特氏妥協,一是「攬炒」,讓民主黨漁人得利,共和黨人最後選擇妥協,到頭來選民仍然無法獲得多一個選擇。

有人建議從選舉制度改革着手,以準確反映「第3勢力」的民意支持度,包括實行「優先排序投票」制(Ranked-Choice Voting)。所謂「優先排序投票」,就是選民按喜好程度為候選人排名,以3人競逐一個席位為例,如其中一位候選人獲最多選民列為「首選」,即可當選,否則便會將「首選票」最少的候選人淘汰出局,再將選票的「次選」票計入相應候選人,好處是當選者具最廣泛支持,同時令政黨無法再以「棄保效應」裹挾選民。問題是,「優先排序投票」說易行難,除了操作上有一定複雜性,金主們亦安於兩邊投注的現狀,一旦「多隻香爐」,豈不是要多花一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