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緬甸軍頭 華府籌碼幾何

美國國務院官員於當地時間周二宣布,認定緬甸軍方奪權的事件屬「軍事政變」,另一方面,據報美國已經準備暫停部分對緬甸的援助,被認為是對該國實施制裁鋪路。

美國停止向緬甸發放援助,被認為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有數據顯示,華府去年援助緬甸的金額只有約一億美元,而且絕大多數是透過公民社會團體發放,直接到該國政府之手的,可謂微不足道,「閂水喉」對軍方將領的阻嚇力聊勝於無。另有報道引述統計數字,自2001年以來,美國援緬金額總額為2.16億美元,同期援助菲律賓的金額則達到4.28億美元。

至於向個別涉及今次奪權行動的緬甸軍方將領實施制裁,實際上包括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等軍方將領,就因被指要為羅興亞少數民族被殘殺負責,2019年就被美國實施制裁,包括禁止入境美國等,結果並未能阻止軍頭們的奪權行動。

美緬貿易 微不足道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美國將制裁範圍由個別將領擴展至跟緬甸的貿易行為,但美、緬貿易往來並不密切。以去年為例,美國自緬甸進口商品總額不足10億美元,緬甸在美國進口國家中排名70,緊隨中東的卡塔爾和非洲國家摩洛哥之後。反觀中國,中、緬兩國去年的貿易額達120億美元之多,中國是緬甸最大貿易夥伴,更別說兩國在基礎設施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項目愈來愈多,中國同時是緬甸的最大投資來源國,美、中兩國對緬甸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相對於北京方面不拉偏架的態度──強調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並呼籲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拜登政府則將層次提升至「民主與獨裁之爭」,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把盟友聯合起來,給「獨裁政權」一個教訓。但正如有人指出,日本與印度因為希望取代中國成為緬甸的主要夥伴,仍尋求與緬甸當局建立友好關係,拜登的「首秀」能否成功,不無疑問,而如果小小一個緬甸也搞不定,要搞遏華統一戰線,又豈有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