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是中國首個月球採樣計劃,並在昨日凌晨降落內蒙古預定的着陸場,完成為期23天的任務。負責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儀器的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形容研究過程艱辛,但任務完成,印證過去10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理大負責研發裝置上的兩個採樣器、近攝相機及封裝系統,並在2017年交付予內地,期間亦要多次驗證,評估在月球時的運作情況。
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鍾士元爵士精密工程教授、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及副系主任容啟亮稱,因從未有人做過自動採樣,進行研發時,形容每個環節都有風險。他擔憂裝置在着陸後能否解鎖、採樣的過程是否順利等,又憂樣本黏性太高而無法取出。團隊設計的裝置亦會批去多餘的樣本,以防未能封裝。
設計採樣裝置要克服多個困難,容表示,由於預計在採樣時,裝置對正太陽,要承受攝氏200度高溫,故裝置表面要特別處理,以加強散熱能力。團隊進行逾千次的模擬光影實驗。放置樣本的裝置亦採用鈦合金,以確保裝置輕身及有足夠的強度。是次任務採集了兩公斤樣本返回地球,他冀可獲部分樣本作日後研究之用,而有關技術亦會改善並可運用在「嫦娥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