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下拜上」幾成定局,拜登會否將特朗普的政策全面推倒重來,特別是特氏對華發動貿易戰、對中國貨品徵收高額關稅,更是主要的焦點。對此,拜登態度相當審慎,他日前表示,上任後會首先審視現有的美中協議,並制訂與歐洲和亞洲傳統盟友的「明確戰略」。
事實上,歐洲方面承受了特朗普政府近4年來的不斷敲打,終於盼到了拜登出場。據報道,歐盟最近通過一份名為《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的計劃草案,強調歐盟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影響力,以及削弱跨大西洋關係有利於北京地緣政治目標的擔憂,現在是歐美加強各方面合作、應對中國「霸權」的最佳時機。
一般相信,拜登上任後將透過跟歐盟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建立遏制中國的統一戰線,華府將改變特朗普的做法,減少在防務開支、貿易等方面向歐盟施壓,中美之間的鬥爭或許不會像過去幾年那樣劍拔弩張,卻會是一場持久戰。
事實上,特朗普在任這幾年的最大影響,是將「中國威脅」從選舉時拿出來用的「口號」,變為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無論哪個總統上任,都不能被視為對北京「軟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法案收緊在美國上市中國公司的會計和核數標準,便是典型例子。
拜登早前被問到一旦當選,會否繼續對華徵收關稅,曾斬釘截鐵地表示美國製造業在貿易戰影響下已陷入衰退,不會繼續相關政策。言下之意是,壓制中國本身沒有錯,但片面增加關稅卻是用錯了方向。
拜登撤銷關稅論一出,旋即引起廣泛討論和爭議,拜登惟有急煞車,透過幕僚加以否認,但對華關稅「損己多於損人」卻是不爭的事實,今年9月,超過300家大型企業入稟法院,控告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製造商徵收逾3,000億美元關稅的政策。實踐證明,額外的關稅是由購入中國商品的美國品牌承擔,最終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而所謂「製造業回歸美國」,更是連影兒都沒有。拜登會否迫於政治壓力而一條路走到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