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署膺和平諾獎

全球去年有一億三千五百萬人處於極度缺乏食物狀態,為表揚對抗飢餓的努力、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貢獻,以及防止飢餓被用作戰爭和衝突的武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頒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指,世界糧食計劃署是全球最大處理飢餓及促進糧食安全的人道組織,去年援助八十八個國家合共九千七百萬名極度糧食不安全及飢餓受害人。委員會形容,世界糧食計劃署是和平獎有意推動的和平大會現代版。

委員會提到,全球面對極度缺乏食物的人數持續增加,絕大部分與戰爭及武裝衝突有關。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門、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南蘇丹及布基納法索等早已爆發暴力衝突的國家,處於飢餓邊緣人數急劇增加。

譴責將飢餓作戰爭手段

面對疫情肆虐,委員會讚揚世界糧食計劃署仍加強行動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符合該機構早前講述「在我們獲得醫療疫苗前,食物是對抗混亂的最佳疫苗」目標。若世界糧食計劃署得不到財政支持,世界或經歷難以想像的飢餓危機。

除了糧食援助,委員會指世界糧食計劃署透過在南美洲、非洲及亞洲多個開創性的項目,結合人道主義工作與和平努力,同時積極參與外交進程,包括促成聯合國安理會前年通過第二四一七號決議,譴責將飢餓作為戰爭手段的行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感到高興,表示該機構在對抗糧食不安全問題走在最前線。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則表示深感榮幸,認為和平獎認可該個聯合國轄下機構大家庭所作出的貢獻。

世界糧食計劃署一九六一年成立,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目標是二○三○年前終結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它每年援助約八十個國家合共八千萬人口,每天派出五千輛貨車、二十艘船及七十架飛機運送糧食及其他援助。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