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問題老大難 歐盟解決談何易

希臘萊斯沃斯島莫里亞難民營早前發生大火,造成逾一萬二千人流離失所。歐盟委員會將於本月稍後時間商討一項方案,以安置那些既不能留在所滯留的國家,也無法返回家鄉的難民。但一般相信,難民問題涉及不同國家的利益,將難以達成各方都滿意的方案。

今次事件的起因,據聞源於營內有難民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後感染案例不斷增加,以致整個難民營被隔離,懷疑有人不滿而縱火。一方面是難民營的生活條件惡劣,另一方面是難民大量湧入,引發當地居民強烈反彈,導致連串反政府示威衝突。

在敍利亞難民最高峰的二○一五年前後,歐洲各國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承諾接收更多難民,敍利亞難民申請獲接納的比例高達九成。反而近年敍國難民減少,來自阿富汗等其他國家的難民,卻淪為無人聞問的「人球」。以莫里亞難民營為例,敍利亞難民現已成為「少數派」。

燙手山芋 無人敢接

平情而論,今次悲劇的發生,不能全怪希臘當局。作為難民的「前沿國家」,即使不像意大利那樣,對難民嚴防死守,也很難要求他們對難民提供太好的條件。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的看法就很具代表性,他直接指出,給予難民「太人道」的待遇,將成為「邀請」難民逃往歐洲的「拉因素」,給予他們虛假的希望。

德國作為歐盟的實際領導國家,「身先士卒」宣布接收一千多名莫里亞難民營災民,但其他國家對於這些燙手山芋卻態度審慎。

其實歐盟也知道,只要接收和安置難民的重擔一天壓在希臘等前沿國家身上,類似莫里亞難民營的悲劇將陸續有來。據聞歐盟其中一個新方案是,成員國每接納一個難民,便可從歐洲難民基金會獲得四千歐元資助,但奧地利內政部長把醜話說在前頭,預早開出條件,包括參與計劃必須自願,也不能要求不參加的國家申報原因,並必須提防難民帶來宗教、文化等衝突。由此看來,歐洲要解開難民問題的死結,還有漫漫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