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內蒙古酒泉衞星發射中心上周五發射中國製可重複使用的試驗航天器,並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搭載升空。航天器在軌飛行兩日後,昨日成功安全返回預定着陸地點。
此次發射為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第十四次執行發射。今次發射特別之處為,首次應用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傳統航天器只能使用一次,在發射後會被大氣層燒毀或成為太空垃圾;而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則可減少浪費及降低成本。這次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技術研究試驗成功,標誌着中國可在日後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另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行雲工程β階段建設,目前已經啟動,計劃明年發射十二顆衞星,屆時天基物聯網的全球服務能力將顯著增強。
而新一代北斗系統定位晶片預計今年年底正式發布,明年上半年投入大量生產,將應用於自動駕駛、無人機、機械人、測量測繪等高精度導航定位領域,亦與5G通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合,為北斗高精度應用打下技術基礎。
內地傳媒報道,除了北斗系統導航,晶片更可接收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等其他衞星定位系統的信號。通過兼容不同信號體制,新一代北斗定位晶片可獲取更豐富的數據訊息,提供更精確的定位導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