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受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影響,內地經濟差強人意之際,經濟「內循環」近期成為內地熱門關鍵詞,意即以國內市場為主,將生產鏈和消費端主要放置在內地市場,拉動經濟增長。惟有分析認為,以國內為主的產業循環會造成科技落後、製造成本上升、失業率升高等。
內地財經自媒體報道,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百分之三點二,其中有兩個百分點來自製造業和建築業,但消費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三點九。上游的工廠拚命生產,基層消費者未走出疫情帶來的衝擊,仍在努力存錢,民眾消費力仍然不足。
報道指出,「內循環」對產業的影響,首當其衝是原本出口導向的企業,難以立刻出口轉內銷,就會有破產倒閉的風險。文章以江蘇連雲港市灌雲縣為例,當地是全球情趣內衣的最大產地,但只有不足四成是提供給內地市場,國內市場難以消化其產能。
有評論指,內地企業出口轉內銷,將加大原本國內市場的競爭,原本競爭力較弱的企業會受到衝擊,導致部分人失業或薪資降低。另有分析指,「內循環」會讓企業被迫轉往「非最優選擇地區」的中西部發展,意味企業成本會提高,甚至因經營門檻提高導致行業局部壟斷,不利中小企業發展;「內循環」亦會導致技術交流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不利內地的產業升級,迫使企業提高研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