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降雨影響,內地汛情持續,重災區江西、湖南兩省合共超過一千三百萬人受災。長江今年第二號洪水日前通過三峽,官媒證實三峽大壩出現移位、滲流和變形,但主要參數仍處於正常範圍;三峽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強調,大壩運行狀況良好,不如外界想像般脆弱和不堪一擊。
湖南省應急管理廳前日通報,強降雨已造成全省逾六百萬人受災,共有六十三個水文站次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洞庭湖區一度有近二千九百公里堤防水位超越警戒線,城陵磯站水位更是連續十六日超警。由於三峽大壩的出庫流量大,長江水流入洞庭湖的流量達每秒一萬立方米以上,形成「上壓下頂」之勢,堤防出現險情機率不斷增加。另外在第二號洪水通過湖北後,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昨再發預警,指清江上游發生山泥傾瀉,形成堰塞湖,隨時有洪水下洩危險,要求民眾準備撤離。
江西災情同樣嚴重,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昨通報,本月六日至前日期間,該省共七百多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近六十六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二百零七億元人民幣(約二百卅二億港元)。另安徽合肥市巢湖中廟站水位昨晨達到十三點三六米,是百年一遇的標準。
面對嚴重汛情,三峽大壩的安全受到關注。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截至上月底,大壩已安裝一萬二千多個安全監測儀器,遍布三峽樞紐所有永久建築物及邊坡,加上人工巡檢工作,當局實時、準確掌握三峽大壩運行狀況。今年汛情發生至今,三峽工程已累計防洪運用五次,減輕中下游防洪壓力。他強調,三峽防洪庫容達二百廿一點五億立方米,目前還剩近一百七十億立方米的庫容空間,有充足的能力應對下一波洪水。
惟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認為,三峽工程雖是長江防汛體系中的骨幹工程,但並不能「包打天下」,中下游防汛不能因有三峽而「高枕無憂」,至今下游的汛情並非因大壩「超級洩洪」所致,而是中下游降雨過多引起。
另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前日宣布,黃河今年第二號洪水已經形成,未來黃河上游水勢將繼續上漲,決定對黃河上游發出汛情藍色預警,並啟動黃河上游水旱災害防禦四級應急響應,水文部門將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和雨水情況變化。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