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生物乍聽似是科幻題材,但其實自然界不少動物都能透過障眼法達致隱身效果。美國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研究就發現,至少有十六種深海魚通體極黑,可吸收多於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光線,意味着牠們在不見天日的深海中,幾近完全隱形。
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奧斯本(Karen Osborn)此前曾在墨西哥灣和蒙特雷灣,以拖網撈得極黑深海魚後,卻發現難以為牠們拍照作紀錄和研究。奧斯本直指︰「不管你怎麼調角度或燈光,牠們都會把所有光線吸收。」其團隊再捕捉了十八種極黑深海魚,發現其中十六種都只反射不足百分之零點五的光線;其中以夢角鮟鱇魚最不反光。
不少魚類長有透明身軀或反光鱗片,以逃過捕食者的雙眼。不過,在二百米以下的中層帶或半深海帶水中,這些魚類的身體會反射深海魚的生物發光,掩眼法伎倆反而適得其反。所以,深海魚類逐漸演化成皮下布滿緊密的黑色素體,能夠吸收幾乎全部光線,接近隱形。
這些極黑魚類的身體,比人造的黑色印刷和瀝青更深色,不反光的程度逼近「最黑」人造物質、可以吸收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六五光線的奈米碳管黑體(Vantablack)。研究團隊認為,有關研究結果有助人類在相機、望遠鏡、偽裝科技上,開發更耐用廉價的極黑物料。報告已刊登於上周四的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上。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