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水面惹地震驚魂

雲南、吉林近日均驚現「魚躍」奇景,兩地均有河道、湖泊出現大群魚躍出水面的景象,吸引大批市民圍觀。有人認為天降異象,甚至是地震先兆。由於謠言四起,官方組織專家闢謠。專家推測,疑因當日氣壓低、氣溫高,水流速度慢至含氧量降低所導致,具體成因仍需進一步觀測。

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西洱河,周一突然出現大群魚躍出水面的景象。現場有市民更將魚打撈起後,即場販售,現場瞬間變成魚市場一樣。同樣的事發生在吉林松原市的查干湖,湖裏的魚聚集橋下並從水裏躍出,有的直墮進民眾的魚網中,有如自投羅網。有不少市民拍照留念。

雲南專家指太熱所致

網傳影片顯示,近百條大魚跳出水面近半米高,如在空中跳舞。當地漁民表示,以往都有出現因氣溫攀升,導致水下缺氧,會出現「魚躍龍門」的景象,「魚跳出水面年年都有發生,但沒見過今年這麼壯觀的」。

大量魚齊跳出水面的片段在網上廣傳,有網民認為,可能是預示天有不祥異象,「這麼奇怪的畫面,難道就要地動山搖了」。事件引來民眾擔憂,雲南大理政府出動大理市洱海管理部門,聯同中科院水生所、上海交大雲南大理研究院、大理大學、大理州漁業工作站等專家實地調查原因。

當局稱,經過專家的檢測,事發現場的水質正常,解剖跳出水面的白鰱魚後,發現都是處於產卵期的大魚。專家認為,習慣群居的白鰱魚受到洱海生態出流影響,在西洱河附近聚集產卵。疑受近日天氣變化大、氣溫偏高、氣壓和氧溶解度降低等條件影響,令這些魚密集地跳出水面。

當局又稱,這些魚是早年當局投到洱海湖區,進行生物治理工程,主要是吃藻類的白鰱魚,可以控制洱海裏藻類的總數以改善水質,呼籲民眾不要捕撈。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