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對韓強硬 事關中美博弈

繼炸毀開城工業區的兩韓聯絡辦公室後,北韓軍方昨日宣布,將重新派兵進駐在兩韓協議下非軍事化的開城和金剛山邊境地區,並將重啟兩韓邊境附近的軍事演習,不僅令朝鮮半島局勢進一步繃緊,背後更牽涉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在區內博弈的一盤大棋。

事實上,於北韓對南韓頻發大招的同時,中、印邊境的衝突亦有失控之虞,沒有動槍動炮之下仍造成多人死傷,雙方劍拔弩張可見一斑。正如有人分析,新德里選擇在此一時刻把事態升級,是配合華府對中國的遏制戰略。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表示願意斡旋中印衝突卻遭冷待,華府遂放棄「扮中立」,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恩格爾一方面呼籲雙方循外交途徑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直指印度「沒有責任」;國務卿蓬佩奧亦聲稱印度「遭受霸凌」,為新德里抗中撐腰彰彰明甚。

北京壓力 有所緩解

同樣道理,北韓在中、印衝突不斷升級之際,對南韓連番挑釁,即使不像有些人所說那樣,是北京在幕後操盤,但客觀上卻有緩解北京壓力的效果。值得留意的是,平壤方面藉南韓的「脫北者」群體搞抹黑文宣為由,大肆發難,但實際上有關宣傳手法其來有自,而且文在寅當局姿態極低,不惜被國民指摘「對北軟弱」,將涉事者「拉人封艇」之餘,同時增強警力防範同類事件,甚至修例加強取締,到了這一步,平壤當局本可就坡下驢,宣布「大獲全勝」,如今反而加大挑釁力度,很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事實上,北韓要跟美國動武,或許不是對方手腳,但如果向南韓開刀,美軍如何施援,也是相當頭痛。一位美軍退役上將評估,北韓一旦對南韓開戰,火炮在幾分鐘內就可射到首爾首都圈,戰爭爆發第一天就可能造成逾六萬人喪生。

當然,一為神功,二為弟子,北韓選擇在此時此刻挑事,也有自己的戰略考量。一是特朗普連任形勢不妙,應對國內亂局焦頭爛額,北韓正好施壓,促使華府在核談判上作出讓步;二是「御妹」金與正「儲君」的身份逐漸確立,正好拿南韓立威,建立「巾幗不讓鬚眉」的強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