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一再延期的全國人大會議日前終於開幕,至於外界關於中國政府今年或不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的猜測,亦已被證實成為事實。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仍然很大,中國的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不設定也罷。
事實上,不光是國際間,國內不少經濟學家、專業人士亦就此展開爭論,總之不論立場觀點如何,其本身就已說明中國當下的經濟發展的確遇到問題,而且問題很嚴峻,屬於改革開放後中國開始設置經濟增長目標以來的首次,甚至連本次工作報告的篇幅亦是「史上最短」,看來真的沒多少可說。而就在不久前,國家統計局才剛公布了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出現百分之六點八的負增長,且又是一個「史無前例」,可見會對今年全年的經濟產生多大衝擊。
故在本次會議上,從國務院總理到國家發改委主任、財政部長等高官都喊出了政府要有「過緊日子」的準備,而且要將之當作長期方針應對,不能只是做樣子喊喊而已。為此,中央已決定今年需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超過原有的一半以上,表示涉及鋪張浪費、沒有績效的錢不該亂花,否則將依法依規問責。
當然,政府再怎樣節衣縮食,「飯碗」肯定有得端,反正「財爺」說了,至少機關的正常運作、工資等剛性支出一定有保障,所以不需糾結於是否設定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只是對中國的普羅大眾來說,GDP的消長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死存亡,有沒有工作、有沒有飯吃都在轉瞬之間;有指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便會造成一至兩百萬人失業,也有指中國的GDP必須「保六」,才能基本保證國民的就業情況,如今這情形,百姓肯定最糾結。
由此觀之,中國一季度失業率、小微企業倒閉率都應是相當糟糕,官方與民間乃至國際上的說法亦不盡相同,總之因封城抗疫導致全國範圍的停工停產、經濟癱瘓都是眼見的事實。穩就業、保民生等問題更是於中美貿易戰時候已經出現,到早前的政治局高層會議上,當局再將「六穩」升級至「六保」,更加證明了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
好在中國目前已總體控制住疫情,並為全面復工復產創造了條件,當局早前曾大手筆推出一籃子宏觀調控政策,如今又決定歷史性地將財政赤字率提高到百分之三點六,及發行一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又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至明年,預計可再減負二點五萬億元,也算做到實實在在紓困發展,雖無設定增長指標,重振經濟仍令人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