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聲稱,過去用作治療瘧疾的藥物「羥氯喹」對新冠肺炎同樣有效用,引發軒然大波,專家紛紛指出該藥物治療新冠肺炎的效用,並未得到科學證實,且有可能令誤服者造成不必要的身體傷害。本以為特朗普說說就算,誰會料到他日前竟會公開表示,自己在十日前起就服用羥氯喹「預防」新冠肺炎,暫時沒有甚麼副作用。
看來特朗普為了競選連任,真的拚了,竟來一招「以身試藥」,不知算不算他經常掛在嘴邊的promises made, promises kept。當然,吹牛不用上稅,誰知他甚麼時候較真,甚麼時候在「諷刺」?然而不管怎麼樣,特朗普還是漏了一條重要資訊,並沒有跟國民交代清楚:他所服用的羥氯喹,到底是哪一個國家的產品?事實上,印度是該藥物的最大生產國之一,就在特氏早前吹噓羥氯喹的時候,有報道指印度當局隨即宣布禁止羥氯喹出口,「僱美國人,吃美國藥」云乎哉。
一場疫情,除了將特朗普應付突發危機的無能,暴露於世人面前,更凸顯了美國供應鏈俯仰由人的窘境。特別是醫護物資很多要靠從中國入口,更令不少美國人敲響了警鐘。
在疫情重災區的紐約州,州長科莫曾質問,為甚麼美國民眾需要的口罩、手術服、防護面罩,均來自中國?在過了疫情最嚴峻的階段,美國人最需要的檢測藥劑,還是來自中國,「到底怎麼會這樣」。
美國朝野已注意到這個問題,華盛頓政圈部分人士叫囂要向中國「究責」、「索賠」,但大家都知道實現的機會微乎其微,比較實際的是切斷美國企業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繼特朗普威脅對在境外投資的美企生產商加徵稅項後,有傳國會正研議成立二百多億美元的基金利誘企業回流,問題是,美國人享受「不勞而獲」,在全球經濟互動中賺品牌設計等知識產權的大頭,為時已久,要轉過身來,豈是一場選戰可以達到。本來轉移供應鏈是比較現實的作法,但以特朗普四處樹敵的作風,跟其他國家合作,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