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並由國務院副總理、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召開,會上除聽取支持疫後經濟復甦、加快中小銀行改革發展等工作匯報,更對打擊資本市場造假行為及因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部分金融產品風險問題,作出重要表態,被指極具針對性,惟效果如何實在難說。
眾所周知,內地金融市場近期出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瑞幸咖啡涉財務造假,另一件是中國銀行投資理財產品「原油寶」爆雷。前者乃在美上市的中國「明星公司」,僅以不到兩年的時間成就了「造富」神話,怎知這樣的神話竟疑是通過偽造銷售業績來實現,令各界眼鏡大跌;此舉勢又會引發連鎖反應,令更多的中概股陷入信任危機,損失不難預見。後者更一舉令六萬多名客戶不但一夜輸光本金,還要「倒欠」銀行更多的保證金,裏外損失至少逾百億元,堪稱荒唐。
連去美國上市也要弄虛作假,欺騙各界,簡直令中國的企業丟盡臉面,況且本來就聲譽不佳,經此折騰,以後還怎麼走出國門,又叫國際間如何再相信中國?由此更可想見內地金融證券市場有多混亂。至於「原油寶」產品,別的不說,工行、建行等金融機構亦都有推出同類產品,為何別人都能有效規避風險,唯獨只有中行慘遭血洗?好在當局本次會議中的表態尚算積極正面,或令一眾踩雷的投資者看到補償希望,此前中行的數次回應態度並不明晰。只是最終能達致怎樣的補償結果,仍屬未知。
更需看到的是,內地金融投資市場近年亂象頻生,這樣那樣的財務造假、爆雷事件總是不斷湧現,相關監管及風險控制,乃至產品設計、宣傳等諸多環節問題、漏洞亦未見明顯改善或減少,投資者屢屢慘遭「割韭菜」,以致早有「韭菜不夠用」之說,令人大為感慨。當局制訂的各項金融管理政策也有不少,卻不知能夠發揮出多少效用,更多的仍然是亡羊補牢式操作,喜歡做事後諸葛亮,雖然表態積極,所說的卻是老生常談,流於空泛,包括本次「收拾殘局」的表態,不無信誓旦旦之感。
說到底,還是能力水平問題,就像早前的「普頓平台」爆雷事件,據指涉案金額逾千億元,受害投資者近兩百萬,惟國家現行政策並未批准任何機構於境內展開或代理炒外匯業務,涉事機構卻能持續運行數年,公然實施傳銷式投資騙局,更連主要負責人亦可成功捲錢走佬,留下一地「韭菜茬」。金融是國民經濟之命脈,金融安全更關係到國家安危,若是自身無能,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被別人做空洗劫,尤其時值疫後重振關鍵期,金融穩定發展任務更形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