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近日於個人公眾號轉發一篇題為《中國實際失業率有多高?》的報告,指相關比率或高達兩成,隨後便「巧合」地傳出卸職消息,坊間猜測李或是因此受到牽連,更有被「請去喝茶」之說。惟其本人已澄清事件,指職務變動乃正常人事調整,着各界不必過分解讀。
這樣的「巧合」事件亦在陝西咸陽市婦幼保健院上演,網傳該院近期欲大手筆裁走四十多名醫護職員,當中大部分更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前線抗疫人員,且抗疫補助至今尚未領取,就被要求「自願辭職」,令人大感心寒。惟院方指裁員決定於去年十一月已經出台,原因是醫院生意不好,需裁減部門及人手,後因疫情爆發被迫延後執行,過程完全符合法規,希望外界不要惡意炒作,以免被國外敵對勢力煽惑利用。
當地官方表示已介入調查事件,並要求院方立即暫停相關裁員工作,孰是孰非或許很快可見分曉。只是一次便裁走四十多人並非小事,且按照內地相關勞動合同法例規定,一次裁減二十人以上或不足二十人但佔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屬「經濟性裁員」,裁員方案需提前一個月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及需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以保障相關行為的合法性及防止出現意外情況。如今事隔數月,雙方仍鬧出矛盾分歧,問題出在哪裏必須釐清。
因受疫情影響,內地各行各業幾乎陷入全面停擺,再加上前期中美貿易戰拖累,形成大規模倒閉失業潮,沒倒的亦多是在死撐活捱,當局並將宏觀調控政策從「穩就業」升級至「保就業」,呼籲企業在疫情期間盡量不裁員、少裁員,又許以各種減免稅費等獎勵措施,希望各界共度時艱。惟總體經濟環境仍然惡劣,連醫院都撐不住,一般小微企業的境況可想而知,裁員自保或是不少困難行業的無奈選擇,由此或將進入勞動爭議的高發期,故而妥善避免及化解裁員產生的糾紛,亦是穩定社會大局的重要一環。
很顯然,是否「自願辭職」關係到勞資雙方的切身利益,必須弄清楚,但實在不必動輒扯上所謂的敵對勢力;身正不怕影子斜,依法履約,公平合理裁員才能減少爭拗。更重要的是,此舉直接關係到該類人群的生存問題,不論主動還是被迫辭職,都意味着即時加入失業大軍,並影響失業資格認定、失業保險金、救濟金領取等方方面面問題,不能不慎。
輿論更擔憂的是,還有多少企業在以類似手段打發員工,一邊利用政策漏洞騙補,一邊令隱形失業人口增加?內地失業率的真實性固然令人關注,如何切實保障就業,令民眾早日擺脫困境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