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國會選舉於本月中冒着新冠肺炎疫情舉行,反對派政黨在競選期間集中攻擊總統文在寅抗疫失利,並質疑他在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中過於靠近中國。在疫情嚴峻背景下,這場大選亦因此被視為文氏的中期大考。結果,執政共同民主黨合共奪得一百八十個議席,創下一九八七年民主化以來執政黨取得的最佳國會選舉成績,南韓民眾用選票肯定了文氏的施政。
在重中之重的首都圈,執政黨奪下一百二十一個議席中的一百零三個。親美的反對派輿論在選後不得不承認,文在寅及其黨友已徹底掌握青瓦台及國會立法權,他在餘下的任期將可「為所欲為地運營國政」。在贏得選舉不久,文在寅政府在抗疫工作上又迎來好消息:南韓在十八日僅新增八宗確診個案,是疫情爆發三個月來,新增人數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分析認為,執政黨打出「克服新冠國難」的旗號,贏得國民讚許。
壓倒性的民意支持,有利於文氏在未來兩年施政中,掃除內政外交的各種障礙,繼續推動他主張的半島和平進程。外間需密切留意南北韓此後會否在抗疫、振興經濟等領域,展示進一步合作的姿態;亦需觀察中韓雙邊以及中日韓三邊外交格局變化。
對於文在寅的政治命運來說,大選勝利有助於執政黨鋪排總統接班人選。南韓總統任期五年,但不能連任。因此,執政黨已乘勝展開下屆總統候選人的選拔工作。目前大熱人選包括前總理李洛淵,他因為奪下了首爾政治核心地帶鐘路區的議席,而鞏固了黨內地位。另一位人選是在反對黨地盤慶南區勝出的金斗官,他勝選後立即前往已故黨友、前總統盧武鉉的墓地參拜。其他人選包括在抗疫戰中表現出色的首爾市長朴元淳、前法務部長曹國等。
相比之下,在野未來統合黨黨魁黃教安在敗選後引咎辭職,令反對派失去兩年後問鼎青瓦台的重量級人選。儘管在執政黨陣營內,各路人選並非全是文在寅派系,但任何一位成功接掌青瓦台,都有助於文氏擺脫南韓總統下台後被政治清算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