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壇掀起巨變,被視為默克爾總理之位接班人、執政基民盟黨魁克蘭普-卡倫鮑爾,日前宣布辭去黨魁一職,明年也不會角逐總理。
克蘭普-卡倫鮑爾辭職的導火線,源於基民盟早前爆出在圖林根州州長選舉中打破慣例,與極右的另類選擇黨共同支持一位中間派候選人,不僅該名候選人在巨大壓力下當選一天即告辭職,身處南非訪問的默克爾亦狠批事件「無法原諒」,克蘭普-卡倫鮑爾被指無力約束黨友,惟有黯然下台。
有評論指出,自從克蘭普-卡倫鮑爾接替默克爾出任黨魁後,一直承受無力控制黨內不同聲音的指摘,今次圖林根州州長選舉,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除了觸犯黨內「天條」跟另類選擇黨「結盟」,亦有地方黨部負責人公開表示,應與勝選的自民黨合組州政府;也有意見認為,面對另類選擇黨,應在彼此立場相近的議題上有限度結盟,而克蘭普-卡倫鮑爾始終無法敉平黨內紛爭,以致有輿論批評她沒有默克爾的政治手腕與領導魅力,難以駕馭日益複雜的政治形勢。
德國政治長期由中間偏右的基民盟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所把持,但近年分別代表左、右兩極的綠黨和另類選擇黨崛起,特別是另類選擇黨的反移民政策立場,更是選民對默克爾寬鬆政策投下的反對票。一八年德國人口及經濟大省巴伐利亞州舉行地方選舉,另類選擇黨斬獲逾一成選票,首次進身地方議會。事實上,隨着近年國內反移民的聲音日益高漲,基民盟的姊妹黨、代表中間偏左路線的基社盟面對空前民意壓力,身兼內政部長的黨魁希霍夫一度以辭職相威脅,結果逼得默克爾讓步,遣返之前在其他歐盟國家登記過的難民。
如今執政聯盟面對的最大難題是:一方面部分基民盟的支持者轉向更右的另類選擇黨,另一方面部分基社盟的支持者轉向更左的綠黨。德國政治愈來愈碎片化,已不是克蘭普-卡倫鮑爾個人能力那麼簡單,而是中間路線政黨如何繼續生存下去的問題。